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面孔

喉管切除了一半,“知心爷爷”仍在接电话

他走了,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是“光明”

  本报记者 许金妮 通讯员 华敏 

  吴璇岚对父亲的心结,在父亲追悼会的那天全都解开了。

  那天,来了许多吴璇岚不认识的人,有一些是父亲生前工作上的合作伙伴,还有一些是父亲生前救助过的人。其中有一位白血病患者甚至跪在地上磕头,感谢吴老在他穷途末路的时候为他捐款,鼓励他、陪伴他走过最难的时光。

  吴璇岚一下子释怀了。她终于知道,父亲没陪伴自己的那些时间都去干了什么。“也许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也许就是平平淡淡的一天,甚至来不及听你说一声再见,你就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刻。我想你了。”她更新了一条朋友圈,第一次对父亲说了想念。

  今年10月24日,浙江省首届“最美禁毒人”之一,杭州余杭区“知心爷爷”吴敏强,因病去世,享年76岁。生前,他是余杭12355青少年热线志愿服务队队长,余杭区专职禁毒志愿者队伍负责人,帮助了无数迷途中的人及时知返;走后,医生按照他的遗嘱,取下他的眼角膜,留下了他给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

  “就好像爸爸走了”

  如果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吴敏强的后半生,那一定是“奉献”。

  吴敏强退休前,在一家市场做行政管理工作。在人来人往的集市里,他发现有一群孩子,跟着父母来到这座城市,却无法融入这里的生活。大人们每天在市场里忙着生意,孩子被丢在一边,许多孩子因为缺少家庭关爱性格孤僻,行走在社会的边缘,有的甚至染上了毒品。每每看到市场上这些“散养“的孩子,他都感到很心痛,因此,“要帮助这些孩子”的念头从那时就种在了吴老的心里。

  2004年退休后,吴敏强回到余杭,当上了12355青少年热线的队长,从此,关注青少年、做志愿者、从事禁毒工作成了他的事业。有人统计过,16年间,吴敏强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超过了56000余小时。

  吴老逝后,浙江省禁毒总队和余杭区公安分局召开了一场关于他的先进事迹交流座谈会。会上,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用“亲人”形容吴老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就好像爸爸走了。”得知吴老逝世的消息,戒毒人员王强(化名)第一时间赶来吊唁。座谈会上,这个高大的男人一直垂着脑袋、神色暗淡,说不了几句话就眼眶泛红。

  2017年,王强刚从戒毒所出来时十分迷茫,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不想干,感觉自己什么都干不好。”而这时,吴老的出现给了王强希望,“他真的就像一束光一样,看到他,就觉得自己还能走下去。”那会儿,吴老经常对王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积极生活。“我经常崩溃,但是很多情绪都不能跟家人说,只能和吴老说,有时候大半夜还打电话给他,但不管什么时间,他都愿意陪着我,很耐心地和我交谈。”

  再回想起那段难熬的时光,王强的脑子里全都是吴老瘦小的身材穿着一件宽大的西装,一脸认真看着自己的样子。

  帮助戒毒人员办身份证、找工作,把自己的退休金一笔笔地打给需要帮助的人……“王强”们也因为他的出现和陪伴,一个个走上了正轨。

  “春蚕到死丝方尽”

  父亲走后,吴璇岚一直舍不得整理他的房间。“最近两年,爸爸身体状况很不好,但还是常常打电话,跟别人聊天聊到深夜,有时候晚上就睡个两三个小时。我经常跟他生气,埋怨他只知道跟别人聊天、谈心,不关心我,也不关心自己的身体。现在想起来,真的好后悔。”吴璇岚哽咽地说。

  2007年,吴敏强被诊断为喉癌中晚期。医生告知,动手术也只有5年生存期。住院治疗期间,有不知情的咨询者将电话打到了医院,吴老一概没有拒绝接听。喉管切除了一半,插着塑料管子,不能发出声音,他就拿笔写下来,嘱咐女儿帮忙解答。有时候着急起来,他就拿一张纸巾堵住喉咙,用拉风箱般的嗓子对话。

  当年的手术很成功。出院当天,吴老就回到了自己的热线办公室。此后,上午接受放疗,下午和晚上进行志愿服务工作成了吴老的日常。有人心疼他,劝他多休息休息,他都是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说自己撑得住。

  这一撑,就又撑了十几年。2018年底,吴敏强第五次患病住院,做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那时候,他已经开始不能走路了。担心自己有天上了手术台下不来,他着急地立下了捐献眼角膜的遗嘱。2019年,吴老身体状况再次滑坡,上下楼都成了问题,但他始终放不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于是把家改成了会客厅、办公室,每天就在家里接听热线,接待寻求帮助的人。

  “我父亲很执拗,不管怎么劝,都不会听。就这样一直工作到去世。”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吴璇岚发现了整箱的荣誉证书、工作笔记,却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爸爸把钱都捐给了别人,自己一生朴素,真的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形容。”摩挲着父亲时常穿的那件泛白泛旧的西服,吴璇岚黯然道。


浙江法制报 面孔 00009 他走了,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是“光明” 2020-11-12 2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