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法院:充分运用“云技术”办案
疫期涉外审判有“速度”也有“温度”
通讯员 陆承焕
东阳法院民四庭是专门审理涉外、涉港澳台等案件的业务庭。“这两年,本院受理的案件增幅较大,我们部门也接触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案件。”近日,该院民四庭庭长赖黎霞介绍,仅上半年,民四庭已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20件,同比增长约18%,而案件所涉的国家也持续增多,包括阿根廷、尼日利亚、毛里求斯等南美、非洲国家。
跨国退换货阻力大、风险高 法官为国际买卖纠纷“云支招”
去年,东阳的A公司向国外企业售出货物,后者收到货物并拆包了两个,认为包中货物质量存在问题,要求退货,并由A公司自行承担运费。
A公司要求国外企业将全部包拆完后,再确定货物质量是否均存在问题,但国外企业称雇工人拆包需要支付昂贵的人工费,也需A公司承担。
由于拆包费和跨国货运费均远高于A公司在该笔生意中获得的利润,A公司因此陷入退货和不退货都将面临亏损的两难境地;加上今年肆虐的疫情,即便A公司同意退货,也面临着政策和措施上的双重制约。
很快,承办该案的法官指导双方在浙江移动微法院平台上完成身份确认、授权委托等手续,同时引导双方通过书面概括和口头补充的形式,展开答辩、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并在庭后趁热打铁组织了一场“云调解”,双方一致同意退一半货款。法官还基于本案合同的不完善及国际货物贸易的风险开展了一次“云普法”。
疫情防控期间,东阳法院确保“司法服务不中断、司法保护不打烊”,运用浙江移动微法院,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落实“司法便民、司法利民、司法为民”。
疫情防控期间涉外取证难
法官理清法律关系“云助调”
赖黎霞表示,相较公司之间的往来,个人的存证意识较为薄弱,故个人的涉外案件审理难度更大。
老胡和老孙都是东阳人,几年前两人一同在非洲某国做生意,老胡称,老孙向其以外币形式借款折合约15万元人民币,但老孙只认可5万元的借款,认为其余款项是老胡与其进行另外货物买卖的款项。
法官注意到,两人的聊天记录,穿插着各种借款、货款及金钱往来,难以辨别哪些是该次借款的证据。与此同时,老胡已回国多年,当时是在国外转账,且钱款转了几手,受疫情的影响,要去国外查询转账记录颇为困难。
老胡表示,当时自己的一个朋友参与了转账的全程,可通过该朋友去银行调取银行流水,并向老孙及法庭出示。
对此,经双方一致同意,承办法官以浙江移动为法院为平台,采取“微法院+微信+短信”结合举证、“线上举证+线下质证”相结合的方式,允许证人“云作证”,最终双方对5万元借款达成一致意见。
跨国送达和审理陷入僵局
法官善用网络平台“云破冰”
“法官,我们国家因疫情封锁了,我们的委托代理人也在国内疫情重灾区无法到庭,这可怎么办?”
“法官,我们调取的证据还在邮寄的路上,恐怕无法及时送达法庭。”
“法官,被告国家疫情这么严重,法律文书会不会无法送达,是不是案件要审理很久呀?”
疫情防控期间,东阳法院法官收到了许多当事人的疑问。
“移动微法院为涉外和涉港澳台案件的审理搭建了畅通无阻的桥梁。”赖黎霞如是说。2020年至今,民四庭共使用移动微法院平台,向涉外及港澳台个人和公司送达或审理案件10人次,大大节约了原本需通过相关平台辗转涉外送达或需延期审理的时间。
如某起姐弟俩作为被告的案件,法官无法与美国国籍的弟弟取得联络,于是对姐姐进行微法院注册、认证、上传资料和签收文书等环节的应急培训,并将完整的微法院当事人端应用手册发送给姐姐。法院一方面由姐姐将应用手册转发给弟弟,另一方面要求姐姐指导弟弟进入移动微法院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及时应诉发声、收取材料。
赖黎霞表示,虽然疫情短暂冰封了时空距离,但法院涉外人将以专业和热情持续开启“云上法律服务”,使涉外及港澳台案件及时解冻升温,审判工作永不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