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深一度

海宁平台数字“双赋能” 助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唐佳璐 通讯员 王芳 金靖 周帆 

  今年以来,海宁市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为契机,创新推出“一中心四平台一站(室)一网格”(简称“1411”)的社会治理体系总体架构,以完善治理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治理方式、健全工作机制、丰富实践载体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方位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宽敞明亮、功能齐全,这是人们走进海宁市矛调中心的第一印象。“今年年初,我们启动实施易地改造提升工程,业务用房面积拓展到8000多平方米,于10月底完成搬迁。”市矛调中心常务副主任蒋东正介绍说。

  目前,已有17个常驻部门、10个轮驻部门、15个专调委及社会组织入驻新中心,重点市级部门随叫随驻,形成了“17+10+15+X”的日常运行模式。

  除了物理上的整合,海宁市矛调中心还出台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市领导接访(值机)制度及信息报送、协调督办、绩效考核等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并落实“即接即办、教育疏导、会商研判”等七项运行机制,制定“一窗受理”、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实现了各类业务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闭环,达到“化学融合”。

  迭代升级后的市矛调中心,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线下业务13192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64.83%;共受理全科网格、12345热线、数字城管等事件信息22万余件。

  创新推出片区基层治理联动平台

  海宁的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已经成为该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张金名片。这一以“小平台”撬动“大治理”的创新经验做法,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如今,在全面建成48个站(室)的基础上,实现2.0升级版,试点推出基层治理联动工作平台系统,推动线上线下治理一体化,把联动工作站(室)打造成权责统一、功能集成、扁平一体、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战斗实体和社会矛盾化解的“前哨站”。

  “双方签字以后按照协议来履行各自的职责,房子的事情到此为止。”“老娘舅”蔡长高说。“我同意。”说完,当事人陈阿姨和褚大伯都在协议上签了字。至此,这起因合伙买的房屋征迁,又涉及第三方,在赔偿分割问题上产生的纠纷,在蔡长高的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作为一名有着34年基层从警经验的老民警,蔡长高对解决物业管理、劳资纠纷、家庭矛盾等“疑难杂症”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像蔡长高这样退休后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是工作站的又一大特色。各站(室)配备从退休政法干警、村社干部、本地乡贤中选聘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常态入驻。

  此外,各站(室)均设立“红四联”综合党支部,由社区民警担任支部书记或站长,凝聚平台人员合力和四面八方力量。这样不仅能开展联合调解,提高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更发挥了平台“缩小管理半径、缩减协调环节”的优势,联勤联动联处,就地、快速、高效地进行解决。同时,注重“一室一品”,融入“爱心联盟”“潮乡救援”“红太阳”等本地社会组织,接入各类便民服务,增强平台的服务功能。

  持续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

  “家里的烦心事、邻里的闹心事、小区的事情都来这里找‘红管家’帮忙就好。”海洲街道洛洲社区的居民王阿姨在“楼道会客厅”里笑嘻嘻地说。这个设在楼道架空层公共区域、由楼道居民自发建立的“楼道会客厅”,正是海宁发挥“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机制作用的一个载体。

  海宁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大网格—微网格—党员中心户(楼道单元)”的五级治理体系,实现“大包围、小网格”,党员示范户、业主委员会、楼道“红管家”等带动群众一同参与到社区、小区的治理中来,有效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近日,马桥街道(经编园区)丰收社区出现了一个新的考核栏,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网格名称、辖区范围、微网格长名字、季度考核结果……考核栏上清楚地公示着这些内容。

  为了推动网格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让服务管理更精准,海宁市委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 高水平践行初心使命的若干长效机制》《关于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基层“微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微网格”工作机制。

  有了管理办法,如何让网格员发挥热情是关键。海宁制定《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激励保障十项机制》,积极打通网格员职业通道,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有多名优秀专职网格员进入村社“两委”班子。

  此外,海宁的网格工作正搭上数字化的翅膀,在优化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该市率先在嘉兴全市完成了标准地址库建设。

  打造“众管微治”特色品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基本完成,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在许村镇李家村,村党总支书记站在村文化礼堂的讲台上,将搜集到的新闻通过分类,用一口“土话”逐条向在场的村民进行播报。

  “把新闻播报会开到村里,把新思想讲进百姓心里,把矛盾化解在沟通里。”自2018年9月开始,李家村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通过创新“李家播报”载体,将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时政要闻、政策规定、村情事务等进行定期播报。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中宣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探索创新乡村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上,海宁涌现出周王庙镇博儒桥村“众管微治”、盐官镇桃园村“每人一把礼堂钥匙”、许村镇“邻里中心”纠纷调解、海洲街道海洲社区“1768(一起聊吧)”工作机制等一批特色品牌。海宁市将这些基层经验做法串点成线,精心培育村(社区)、企业商圈社会治理2条精品线,把“盆景”打造成“风景”,推动基层“微治理”形成新风尚。

  为擦亮基层治理的特色金名片,海宁结合村社换届,在全市部署开展首届潮城“‘众管微治’大比武、‘五无’创建再提升”PK赛活动,集中展示基层“微治理”的经验做法,通过互学互比互促推动全市整体社会治理工作提升。

  同时,海宁还创新开展以无讼、无访、无案、无骗、无毒为内容的“五无”村(社区)创建,落实专项经费1600万元,以“五无创建”促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治理”,激励和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快速、高效化解。

  “微嘉园”牵手文明实践带来社会治理新气象

  原价60元的海宁传奇奢华影城电影票,在“微嘉园”上凭5个积分,花30元就能到手。这样的好事,在近日开启的“微嘉园·平安福利购”板块就能实现。而获得积分的方式也很方便,只要你每日登录、阅读信息、点赞等就能获取。现已有41个商家率先加盟,包括电影院、餐饮店、游泳馆、灯彩和皮影手作等。海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马良介绍,此举依托“小积分”撬动“微治理”,带动实现扶企助企和惠民利民“双赢”,给全市32万多“微粉”带来福利。

  海宁还将“微嘉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起来,刚刚上线的“微嘉园”文明实践板块就是最好的实例。作为嘉兴市首个“微嘉园”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互融共通的地区,海宁市将线上线下整体实现资源整合,打通服务积分、礼遇兑换功能,推出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的“海宁分”,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全民化、信息化、便捷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精准性。


浙江法制报 深一度 00009 海宁平台数字“双赋能” 助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0-12-30 2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