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在家“制毒”?

一年后考上医科大学的他向检察官报喜

  本报记者 许梅 通讯员 婺检 

  本报讯 “谢谢检察官,要不是你们的教育和帮助,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已经走偏了,差点毁了自己的一生。”小华(化名)今年刚满18周岁,现在是国内某医科大学的学生。令人想不到的是,1年多前,他却因涉嫌制造毒品罪,被公安机关移送至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那时候,小华还是某普通高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尽管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他寄宿在大姨家,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他成绩优异,年年都是校“三好学生”。

  化学是小华很喜欢的一门课。课余时间,他常常“翻墙”浏览国外的一些网站。一次偶然,他在网上看到有关“死藤水”(DMT)的介绍,之后还在网上发现了“死藤水”(DMT)提炼手册。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华打算自己动手尝试提炼这种神秘物质。下载了“提炼手册”后,小华看到网上有人说相思树的树皮可以熬制“死藤水”,就从网上买了几斤相思树皮,又去超市购置了电子秤、烧杯、菜籽油等,对照手册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家里做起了DMT提取实验。

  实验进行得并不顺利,小华先后试了3回,得到的只是一团黑乎乎的焦油状物质。实验失败了,小华把实验工具收起来,但相思树皮他打算“再利用”,于是拿到二手交易网站上出售。

  小华并不知道,他的买卖相思树皮的行为,已经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原来,相思树皮中提炼的“二甲基色胺(DMT)”,是国家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公安机关一直在摸排研判并查处利用相思树皮提取“二甲基色胺(DMT)”制作新型毒品的犯罪行为。通过追踪网购记录,民警找到了小华,并搜查到了相思树皮和提炼DMT所用的工具。

  该案移送起诉后,引起了婺城区检察院未检部主任丁夏维的格外关注。

  “从侦查讯问中小华的表现,以及他写的悔罪书来看,他已深刻认识到自己兴趣爱好的偏向发展触碰了法律底线,也认识到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经细致审查和定性论证,丁夏维认为,小华的行为系犯罪未遂,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理。

  鉴于小华真诚悔罪、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简单、未与涉毒人员接触、人身危险性小,学校也希望他继续高三学业,具备社会观护条件,婺城区检察院决定对小华附条件不起诉,对其开展为期8个月的观护帮教。

  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的小华,非常珍惜这个机会。8个月的考验期里,他不仅全身心投入高强度的高三复习迎考,还利用课余时间全勤参加检察机关开设的“线上法治课堂”,积极交流发言、撰写心得,并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小华说,这些帮教活动和教育,不仅让他更开朗了,还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潜能,“我不再是从前那个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任由兴趣爱好偏向发展的我,而是一个崭新的我”。

  高考后,小华如愿收到了某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向帮教过他的检察官报喜。

  “祝贺你!希望你能通过这次的事,知法守法,认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由于小华在考察期内完成了全部任务,认真接受教育矫治,表现良好,婺城区检察院最终决定对小华不起诉。


浙江法制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一年后考上医科大学的他向检察官报喜 2021-01-14 2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