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岂能破旧不堪?
本报记者 郑嘉男 通讯员 陈英
本报讯 “收到检察建议后,我们共修理公共自行车300多辆,更换车辆芯片120辆,修理故障车桩120个,站点维护30个……”5月18日,舟山市普陀区检察院收到了来自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回复。经过2个月的整改治理,普陀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更加流畅、更加合理、更加规范,市民们的出行“最后一公里”得到了保障,这件检察为民办的实事终于落实了。
3月初,普陀区检察院“随手拍”举报平台上,收到了这样一条线索:“某小区门口的很多自行车都坏了,闲置着太可惜了,有没有人来管管?”
接到线索后,普陀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选取10处自行车投放点先后两次进行集中调查取证,发现绝大多数自行车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车鞍座转动、刹车不灵等问题。
3月19日,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管养、维修职责,切实保障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收到检察建议书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及时研究部署,针对单车的日常管理进行整改。
5月19日,检察官再次随机到借车点进行回访,未发现存在问题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