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一度

志愿者发现问题一键举报 检察机关列出“问题清单”

金华古堰“老爷庙”重焕新生

检察官实地走访

  本报记者 许梅 通讯员 王丽聪 张一诺 

  沿着金华市区向西而行,溪水清澈,倒映如镜,白沙溪似一条碧色丝带,缓缓流淌。白沙溪上,有三十六堰,是浙江现存最早的拦水筑堰引水灌溉水利工程;白沙溪两岸,还散布着当年老百姓为纪念卢文台治水功德而修建的“白沙老爷庙”,是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今年4月,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发现,部分“白沙老爷庙”年久失修、墙体出现多处裂纹,且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如何尽快修复、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一场保护公益行动由此展开。

  年久失修的“白沙老爷庙”

  1900多年前,辅国大将军卢文台来到辅苍(今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听说此地土壤肥沃但旱涝频繁,便率36名部将修筑白沙堰,引水灌溉,于是有了白沙溪三十六堰。

  历经时光淘洗,古堰坝群中的21座古堰仍发挥着引水灌溉的作用,滋养着周边27.8万亩农田。

  后来,白沙溪两岸老百姓自费修建起“白沙老爷庙”,纪念卢文台治水功德。

  2020年12月,白沙溪三十六堰等中国申报的4项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作为“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白沙溪两岸的“白沙老爷庙”昭利候庙、永丰庙、马海庙等,也被列入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然而,今年4月,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特聘的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吴翔发现,部分“白沙老爷庙”年久失修且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等不符合要求。他马上将情况通过微信小程序“公益诉讼观察员”发送给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问题清单”促历史文化遗存有效保护

  “经过与专家沟通,我们了解到,‘白沙老爷庙’是白沙溪三十六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取措施让已经受损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保护,重要而又紧迫。”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员额检察官周春梅介绍,接到反映后,他们迅速立案并成立专案组,同时邀请具有文物专业知识的青年观察员见证参与。

  通过实地走访、询问座谈、查阅资料,他们发现三座“白沙老爷庙”存在较为严重的文物保护隐患,其中昭利候庙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没有文物标识或标志、墙体多处开裂、无消防设施、电线乱接无保护管套;永丰庙内有人使用煤气灶、液化气钢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因庙宇整体为木质结构,有较严重的火灾隐患;马海庙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等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文物安全。

  今年5月26日,区检察院先后向相关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文保主管部门和属地镇政府尽快消除文物安全隐患,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器材等设施,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确保文物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协同落实整改,为“白沙老爷庙”配齐文物标识或标志,全面检查和固定墙体开裂处,并做好警示标志,更换不合格消防设施,落实日常消防安全检查责任,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全面复查和挂牌工作。

  今年7月初,两部门书面回复整改情况,婺城区检察院协同团区委对整改成效进行现场评价和验收,审查结果为三处文物均已得到有效保护。

  成立保护中心持续推动古堰保护

  近日,检察官再次来到白沙溪畔,这些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庙,在经过专业的维护修缮后,隐患均得到有效解决,承载着白沙溪千年治水文化的庙宇又焕发新的活力。

  “在‘白沙老爷庙’督促保护工作中,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春梅说,今年,区检察院与团区委携手建立了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通过观察员加强公益保护合力。在“白沙老爷庙”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婺城区还成立“白沙溪三十六堰”检察公益保护中心,持续推动古堰保护。

  “随着公益诉讼的纵深开展,我们将引入更多志愿者,借助更多专业力量,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区检察院检察长李良才说。


浙江法制报 深一度 00006 金华古堰“老爷庙”重焕新生 2021-09-15 2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