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杭州高新区(滨江):

数治绘就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江南 通讯员 王诗婷 

  从之江大地点燃的第一把“高新之火”,到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杭州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31年,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充分融合,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高新区(滨江)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内,铺满整面墙的电子大屏上,海量数据正源源不断归集。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该区做强社会治理“指挥大脑”,做优“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立起全覆盖智能化的指挥体系。

  前不久,高清探头自动扫到了滨盛路上有马路破损情况,智能系统第一时间辨认后发出警告。核查无误后,信息被一键下达给城管局。按照规定,城管局需在30分钟内作出反应,并派人员前往处理。20分钟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调动事发现场的摄像头,实时画面显示,维修人员已经到达事发地开展维修。

  锚定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双强”这一目标,高新区(滨江)还从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和政府急需解决的事情入手,不断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探索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群众的应用场景。

  前不久,滨江居民戴某和房东马某因3400元租房保证金起了争执。双方用手机扫一扫,通过“一码解纠纷”平台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并用手机完成了包括签字确认在内的所有调解手续,真正实现扫码解纠纷、纠纷“码”上解。

  去年6月,在杭州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高新区(滨江)联合杭州市中级法院探索推进诉源治理,推出“一码解纠纷”,以数字赋能诉源治理,实现了矛盾纠纷“随时调、随地调、随手调”。作为应用场景,“一码解纠纷”平台被整体纳入滨江区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通过数字化、可视化分析,实时、直观反映区域诉源治理成效。

  在高新区(滨江),建设一个工地也只需“一码通”。通过整合14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各监管部门能够共享执法信息、共治安全隐患,实现执法效能和治理能力的双提升。“平安工地一码通”是监管人员的“监管码”,更是参建企业的“零跑码”,可轻松办理申请、登记、报告、咨询4大类36个事项,实现了审批不见面、办事不用跑。“平安工地一码通”还为职工打造了“一看就懂、一点就通、一键直达”的工人服务学端,包含政策解读、工友之星、考勤查询、薪资查看、培训报名、投诉维权等功能。目前,这个码已累计服务266个工地项目、729家企业、30000多名务工人员。上线以来,工作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近6倍,涉工地矛盾纠纷总量同比2020年下降4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化解不良情绪、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抓手,也是一个城市精细化管理不可忽视的一隅。高新区(滨江)抓住为居民卸下“心理包袱”这个小切口,以“连心码”为载体,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化手段,提供智能心理咨询、智能心理评估等智能化社会心理服务,为基层治理架起了平安滨江的“心理安全防线”。目前已累计服务用户4万余人,开展心理测评2.9万余次。

  在人才集聚、城市能级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新区(滨江)正以数字赋能“弯道超车”,强化整体智治,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相融合,为杭州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扛起高新使命。


浙江法制报 要闻 00002 数治绘就美好生活 2021-11-03 2 2021年11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