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一度

60年安全无事故,这个看守所创下“全国纪录”

背后,有许多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上接1版)

  “一面流动的红旗”,传承与创新

  算上今年除夕,玉环看守所第13任所长陈诗品已经连续10个除夕在看守所度过了。

  所领导除夕值班,是玉环看守所的一项“铁律”。过年鞭炮声响起时,正是在押人员内心最躁动的时刻。每年除夕,等到所有在押人员都睡着,陈诗品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围绕“不出事”这个目标,玉环看守所13任所长都在不遗余力地自我创新,补齐安全短板,确保这辆安全“列车”始终平稳有序。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所长陈明琮创建了“流动红旗”制度。每月得到“流动红旗”的监室,可以获得书籍和加餐奖励。如今,“流动红旗”还在流动,只是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

  王晨辉当所长时,所里已实现50年安全无事故,但也险情不断。有一次,一个在押人员躲在厕所里撕布条,还好被另一在押人员发现并制止。针对此事,王晨辉马上推出了跟厕制度,即在押人员就厕时,由其他在押人员陪着。这样一来,避免了在押人员在厕所做“小动作”,补上了监管漏洞。这一做法,后来在全省推广。

  接力棒传到陈诗品手中,他暗暗发誓“绝不能让安全这块牌子砸在我手里”。他有许多创新,其中的“三定位”,用来快速处置吵架打架事件。深夜,2名在押人员因为打呼噜的问题吵了起来,双方拉开架势,摆出一副马上要动手的样子。同监室的4人迅速将他们分开,分别围在房间两端,中间再站1人控制局势。与此同时,另有1人按下报警器。不到1分钟,民警便赶到监室解决问题。陈诗品说,“三定位”这些简单动作,每天要让在押人练习数次,熟练到一有情况发生便形成条件反射。

  六步安全检查法、16课目行为规范、数智执法监督管控系统、律师会见室……一项项“全省首创”,让看守所的管理更为严格精细,筑起了坚固的安全防线。

  “14年以所为家”,使命与荣光

  60年来,在玉环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看守所三易其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一级看守所”。

  每一位玉环看守所人都感受到了这些有形无形的支持。

  “当时,警服是很稀缺的。很多局机关的民警都没有警服,一个科室就一件,需要借来借去,只有看守所的民警每个人都有警服。”黄甫南回忆说。

  “玉环市财政拨款450万元,在监区内设立了玉环市人民医院的门诊部,里面X光、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一应俱全,有派驻医生、护士各4人……当时在全省看守所是首创。”陈诗品说。

  同样,60年安全无事故的荣誉里,也书写着所有玉环看守所人的奉献与担当。

  这当中,有14年以所为家的马招娣。1985年,马招娣调到玉环看守所,成为所里第一位狱医。因为时常半夜出诊,又担心患病在押人员安危,她带着3岁大的孩子,在所里一住就是14年。

  有临近退休仍一丝不苟坚守在收押岗位的吴卫国。他心细如发,在收押一名嫌疑人时,敏锐地察觉对方不太对劲。果然,嫌疑人在被抓获前与他人喝酒打赌,吞下了一根缝衣针。

  ……

  2004年,“云娜”台风在温岭登陆,玉环看守所全所断电。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在押人员焦躁不安。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所有民警打着手电筒,在风雨中站了整整一夜。

  60年来,这个从来没有事故的看守所里,一代代看守所人用行动书写着一个个叫做“使命”的故事。他们以所为家、同心戮力,为监所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而这场接力还在继续,将续写更多荣光。


浙江法制报 深一度 00006 60年安全无事故,这个看守所创下“全国纪录” 2022-03-30 2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