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市井事

老大想修路 老二偏不让

调解员破僵局

  本报记者 马丽红 通讯员 周晓燕 

  本报讯 5月13日,在安吉县矛调中心的调解下,当地一对亲兄弟终于达成协议,十多年的纷争画上句号。

  陈大和陈二虽然是对亲兄弟,两人因早年分家及老人赡养等问题,一直有积怨。两人住得也近,陈大家人进出,必须从陈二家门口经过。由于两兄弟赌气,陈二家门口50米泥路坑坑洼洼,从未修过。

  前两年,陈大开了一家茶厂。每年3月,白茶采摘和加工季时,家门口的泥路总让客户们望而却步,影响了茶厂生意。陈大想修路,陈二偏不让。近日,陈大向安吉县矛调中心申请,要求调解。

  老调解员王正平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两兄弟家,实地调查。

  陈大的住处坐落于泥路的尽头,屋前有1000余平方米的稻场,屋后与山体相接处是茶厂;陈大家出行,必须经过陈二家门口的泥路。王正平看了道路状况后,根据两家人的情况,提出道路变更的建议。

  “陈大屋前的稻场足够宽阔,可以从稻场旁边重修一条路。”王正平和村干部算了算道路修筑的宽度、长度等。

  “道路修好后,陈二家的院子会有一部分地块被占用,损失了部分院内面积。”王正平于是建议陈大用400平方米的茶山和陈二进行土地置换。

  方案提出后,两兄弟谁也不肯服软,调解陷入僵局。对此,王正平劝说陈大,“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何必斤斤计较。让客户们走在这泥泞的路,影响自身形象和声誉,值得吗?”听了王正平这番话,陈大接受了土地置换的调解方案。

  另外两名调解员也趁热打铁,分别劝导陈二和他的家人,从情理和法理等各方面耐心解释。最终,两兄弟同意了调解员提出的方案,在协议上签字。

  (当事人均为化名)


浙江法制报 市井事 00003 老大想修路 老二偏不让 2022-05-16 2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