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打破“数据烟囱”,牵住风险防控“牛鼻子”

杭州余杭“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助力风险整体智治

  本报记者 金霖萍 蔡卓君 通讯员 姚秋峰 

  本报讯 “工地项目监管账户异常预警”“拖欠薪资预警”“工伤多发预警”“高风险物业小区预警”……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召开平安工作例会,全区12位镇街书记都收到了一张特殊的预警任务清单,每项预警任务都附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和算法模型,要求在1个月内限期整改。“数字化改革后,社会风险就像天气预报一样能够预测预警了,让基层治理有了明确方向。”一位参会的街道书记感慨大数据智治的精准。

  这些预警任务清单,来自于由余杭区揭榜挂帅的全省数字法治重大应用“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县(区、市)级应用的最新预警信息。今年以来,余杭区精心谋划该应用的开发建设,构建了风险监测数据“一个池”,全力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烟囱”,发挥数据碰撞的优势,发现风险盲区,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该应用于今年4月上线试运行。

  “举个例子,以前企业工伤数据散落在各个部门手里,比如工伤看病就诊的数据在卫健部门,工伤保险理赔的数据在人社部门,有关工伤问题的投诉数据在信访部门……现在,所有数据都进了系统,通过‘跌落受伤’‘机器压伤’等就诊关键词与其他数据的碰撞,就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疑似工伤事故,有效避免企业对工伤事故的瞒报漏报。”负责统筹系统开发的余杭区数智治理中心专班负责人介绍,系统解决了以往仅聚焦在单一风险的管理痛点,建立起趋势性、区域性、行业性、综合性的风险趋势预测。

  比如,在工伤事故趋势预警图中,传送带事故、跌落伤等是最多发的工伤类型,机械制造、建材行业、轻工业等位列工伤事故高危行业前三。这是系统在对具体工伤事故预警的基础上,通过算法模型对事故进行画像,从而识别出风险企业、风险行业和风险区域。在预测预警数据的支撑下,企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就可以“对症下药”,开展精准的专项整治,从而弥补了以往综合整治没有明确方向、单凭经验开展治理的不足。

  “真不敢超速啊,超速不仅扣分罚钱,老板还要罚我禁开两天。”危化品运输车驾驶员林先生说。林先生所在公司的负责人前不久被交通运输局约谈了,因为系统监测发现该企业旗下运输车辆在1个月内出现超速、疲劳驾驶等37次违法行为,公司由此上了问题运输企业“黑榜”。“老板一回公司,就对我们驾驶员立了新规。”林先生说。

  像这样复合型的风险预警预测能力,目前已覆盖余杭的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公共交通等11个领域,密织起风险预测预警“一张网”。比如,系统利用警情、消防、群租房等10多组风险数据,刻画出小区画像,从而识别出问题小区和问题物业公司;通过欠薪、工伤事故、抽资跑路等多种风险数据叠加,预测出高风险企业和行业……

  (下转2版)


浙江法制报 一版要闻 00001 打破“数据烟囱”,牵住风险防控“牛鼻子” 2022-05-19 2 2022年05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