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负债6亿的企业是如何重获新生的?
本报记者 高敏 通讯员 姚炽青
本报讯 因资不抵债陷入困境,宁波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备公司”)向宁波市北仑区法院申请破产重整。仅半年时间,法院通过“预重整+重整”工作机制,成功帮助设备公司重获新生。目前,余款注资与股权转让事宜均已完成,投资人正逐步实现有序接管。
2021年10月9日,因明显资不抵债,该设备公司向北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并申请对企业进行预重整。北仑法院经审查后认为,通过重整程序完成司法招商,成功注资“输血”,将显著提高普通债权的清偿率、化解债务危机,是解决企业当前困境的最佳方案。而预重整则作为庭外重组和司法重整的衔接程序,能最大程度保存企业的商业价值,有望成为该设备公司实现挽救再生的突破点。为助力企业复产重生、全力护航“六稳”“六保”,北仑法院决定对该设备公司进行预重整。
经过初期申报后,北仑法院裁定确认债权24笔,申报债权总额高达6.24亿元,其中优先债权为1.15亿元。相较于巨额对外债务,该设备公司的资产总额仅7279万元,其中,可供执行的财产主要为不动产及土地使用权等固定资产,远远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
“一方面,这些不动产直接拍卖、整体变现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即便拍卖成功,也将产生巨额税收成本,尚不足清偿优先债权,其他普通债权人债权清偿率更是几乎为零,不利于债权人利益最大化。”案件承办人、北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丁澍淼介绍。
经多方招商,某实业集团提出了收购意向。出于对北仑优越的区位、物流优势以及营商环境的看好,该集团有意在北仑拓展业务。与此同时,它也是该设备公司的第一大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金额达3.9亿余元,其中有1.09亿元为可优先受偿债权。
于是,北仑法院积极指导监督临时管理人加快协调对接该集团,并主动征求其他债权人意见。经过多轮沟通,该集团拟出资1.35亿元整体收购该设备公司,并形成《预重整方案》。
考虑到疫情特殊时期,该集团现金流告急,各方协商后创新采用“债权置换出资”的方式,以“1.09亿元优先债权抵扣+2600万元现金注资”结合的形式完成出资。该《预重整方案》在预表决阶段获得多数债权人通过。
法院受理破产重整申请后,根据预重整方案制定的重整计划也随之通过,实现了优先债权、税收债权及部分普通债权全额清偿的良好成效,最大化保障了全体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近日,北仑法院正式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该设备公司的破产重整程序。
此案的办理,平衡兼顾了各方利益,在为企业发展引入“源头活水”的同时,也为地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过高效推进破产预重整,法院一揽子妥善化解衍生纠纷,既成功盘活了企业资产,又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执行难题,实现‘僵尸企业’腾笼换鸟、涅槃重生,高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丁澍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