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建议变成了法律条文”
义乌“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公安声音”
本报记者 陈佳妮 史诗 通讯员 冯丽敏
今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当天晚上,义乌公安立法联络站微信群里,就像开了锅一样热闹,103名基层队所法制员、公职律师纷纷点赞。原来,义乌公安民警傅晓东提出的“机动车‘炸街’造成噪声污染应规范”的建议,被新施行的这部法律吸收采纳。
2020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明确义乌市人大常委会为第二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此,浙江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地,义乌开通了参与国家立法工作的“直通车”。近2年时间,一批高质量的立法建言从基层直通全国人大,从反食品浪费法到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刑法修正案(十一)到职业教育法,已有153条来自义乌的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其中就有19条来自联系点下设的义乌市公安局法制大队立法联络站。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在义乌,联系点如何获取民意?又如何发挥“直通车”作用?一起来听听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公安声音”。
(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