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点上住 力在村社聚 事在一线办
绍兴市钱清派出所全力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通讯员 陆康生
“我们一家派出所就创建了4个特色警务站(室),应该说并不多见。”说起自家派出所的特色警务站(室),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钱清派出所所长章礼彬有些自豪。这些突出乡村、消防、商圈、融杭等主题的特色警务站(室),如今已成为钱清派出所的工作亮点,也是该所全力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真实写照。
面对辖区人口结构较为复杂的局面,2022年以来,钱清派出所紧抓警务站(室)“四化”建设和驻村守望的契机,根据群众需求和村社固有资源,着力打造“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特色警务站(室),着力推动警务融入社区、乡村,发挥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副书记、主任助理的基层治理引领者作用,探索“人在点上住、力在村社聚、事在一线办”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社区和顺、乡村和美的新风貌。
从“下村”到“住村” 社区民警成了自家人
走进凤仪村警务室,有以警务室驻村民警盛国庆姓氏命名的老盛工作室,有类似于农家小院的茶室兼矛盾调解区,有当地义警入驻的雄鹰救援服务中心,还有设有大屏可开展防范宣传的场地,警务室不大,却是“五脏俱全”,非常接地气。
村党总支副书记、驻村民警盛国庆是警务室的“金字招牌”。自2005年部队转业以来,他一直在钱清派出所从事社区工作,群众有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出手相助,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老盛”。
30年前,广西人蓝晓江(化名)背井离乡来到钱清街道打工,并与当地人大信(化名)结婚。因为从小智力有欠缺,又没有接受过像样的教育,蓝晓江多次想回家探亲,却因记忆太过模糊而却步。去年9月,盛国庆了解情况后,决定帮她完成回老家的心愿。通过口音甄别,盛国庆确定蓝晓江的老家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一带,联系上当地派出所后,找到了蓝晓江的哥哥。由于蓝晓江没有户口簿、身份证,盛国庆又帮她开好证明,陪她一起踏上回家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返回途中,蓝晓江又提起一段尘封十年的伤心往事:“我的女儿如果没丢,今年应该26岁了吧……”原来,蓝晓江与丈夫之前育有一女,2011年10月失踪。回到派出所,盛国庆立刻联系上负责“团圆行动”的民警,上门采集夫妻俩的血样进行比对。很快,好消息传来!安徽阜阳一名被收养女子,经鉴定证实为他们的女儿。今年年初,盛国庆和民警又陪同大信开车前往阜阳,一家人终于团圆。“要谢谢盛警官和其他帮助我的警官,让我的生活重新有了盼头!”在村里,蓝晓江经常这样对村民说。
平日里,不少村民都喜欢到警务室坐坐,与老盛或驻村辅警聊聊家常。民辅警也时常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因此,村里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盛国庆总能第一时间掌握并及时处置。一次,在与村民老田的聊天中,老盛了解到村民老杨的抑郁症有加重趋势,经常砸家里的东西。他立即和村干部上门核实情况,了解到家属的需求后,在驻村指导员的帮助下,把老杨送入医院接受免费治疗,既帮家属减轻了负担,也排除了隐患。
章礼彬表示,通过推进警务站(室)“四化”建设,实现警务站(室)与村社治理中心合署办公,做到了物理上的“融”;通过驻村守望制度,保障社区民警能扎进村里搞基础工作,实现了与群众关系上的“融”。从“下村”到“住村”,社区民警吃住经常都在村里,信息更灵通,处置更快速,群众自然更满意。
“云帮办”
让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依靠完备的警务站(室)建设和驻村守望制度,钱清派出所成为绍兴市公安局推广“云帮办”服务的试点派出所。前不久,绍兴市公安机关“云帮办”服务模式推广应用现场会在该所举行。
“云帮办”通过固定帮办点和帮办员,可受理105项业务事项,包括户籍、交管、出入境、治安等七大类。让群众少跑腿甚至零跑腿,打造家门口的办事窗口,推动服务升级、审批提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前不久,柯桥区公安分局网办中心帮办民警接到来自钱清派出所社区民警的远程连线:一名老人需要补领一本居民户口本。社区民警在帮办点与分局网办中心对接,仅用4分钟就完成了信息核查、电子签名确认等流程,成功为老人远程办理了户口簿的补领业务。之后,补领的户口本还会送上门,老人在家安心等待就行,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这些急难愁盼可以“云上办”,得益于今年以来迭代升级的“背包警务”。近日,在钱清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浩的帮助下,通过“警务E背包”联系分局网办中心,几分钟后,孔师傅就完成了驾驶证的更换。
据了解,“警务E背包”将可信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等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通过网络对话、身份认证、云端审批、电子签名、远程取证、在线归档等手段,实现业务一网通办、流程全量回溯。
目前,以钱清派出所为试点的“云帮办”服务已在柯桥区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