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陈优林:

26年5万多公里 “扫帚官”用脚步丈量城市

  本报记者 沈艳瑜 肖春霞 通讯员 王巧巧 

  9月12日,凌晨4点多,一名身形挺拔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台州市临海古城城区。跟遛弯的市民不同,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埋头查看道路环境卫生,时不时跟环卫工人叮嘱几句。

  他是临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级主任科员陈优林,这样“轧马路”的习惯已经持续了26年,城区的8个中转站、48条主街道、475个垃圾点位、1800多个果壳箱分布情况,他都烂熟于心。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陈优林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面对这样的认可,他由衷地说:“我就是一个‘扫帚官’,踏踏实实做好城市环卫工作,环境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上来了。”

  自1995年进入临海环卫队伍,陈优林便坚守在环卫一线。为有效提升全市环卫保洁工作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他最先在台州范围内创新推行垃圾“扫运分离”模式,提出开展创建“环卫保洁示范街”,并带领环卫中心班子当起“路街长”,邀请广大群众当监督员,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提升。

  “我从没见过像他这样的领导,工作时间比我们一线环卫工还长,天天巡街,看到问题马上通知我们整改。”一名街道保洁组组长说,常常看到陈优林拿着扫帚上街,还会向环卫工人“取经”。

  近年来,临海市委、市政府锚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台州府城争创国家5A级景区”的双重目标,陈优林带领环卫中心为“古城换新颜”下了不少功夫。

  “搞环境卫生,就要深入每个街道,看看垃圾清理得干不干净就知道我们工作有没有到位。”创建期间,他时不时去各个路段“抽查”清扫保洁情况,确保卫生无死角。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临海城区各隔离点位的垃圾清运成了创建文明城市的“额外挑战”。陈优林心系群众,带头冲在战“疫”一线,每天到现场督促3个集中隔离点、400多个收集点完成垃圾清运和消杀工作。得知一些环卫工人因紧张而不敢碰隔离点的垃圾,陈优林跟车到点位,戴上口罩、一次性手套,自己动手搬垃圾,并向环卫工人示范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很快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凭着多年环卫系统的工作经验,陈优林还积极倡导环卫作业市场化模式。他认为,要通过“事企分开、干管分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环卫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2021年1月,他从制度规范入手,先后牵头制定岗位职责、作业规范、财务管理等20多项制度,帮助临海市临城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规范化发展。公司步入正轨后,陈优林又将工作重点转到了发展业务上,他紧盯“临海环卫市场化保洁标杆企业”的战略目标,创建“公司—片区—路段”三级考核体系,推动专业化、机械化设备应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宽,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合作单位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26年、9000多天、5万多公里……陈优林的足迹遍布临海城区的角角落落。他说:“城市的风景由街道小巷、花草树木、公共设施组成,我就当好它的‘美容师’,让大家在靓丽风景中舒适生活。”


浙江法制报 要闻 00002 26年5万多公里 “扫帚官”用脚步丈量城市 2022-09-13 2 2022年09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