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平安巷

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杭州法援情暖桑榆

  本报记者 沈艳瑜 通讯员 郑慧红 倪国兴 

  十月的杭城,秋风中夹杂着丝丝暖意,是法律援助人又在传递“法治温暖”了。今年重阳节前后,杭州市司法局组织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法护夕阳红”2022年法律援助敬老月专项活动,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全市联动 法护夕阳红

  10月11日,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拱墅区司法局、西湖公证处,在中大金石朗和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法护夕阳红 援助惠民生”法律援助敬老月专项活动。法律课堂上,浙江宏昊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清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情况,详细讲解了民法典中有关遗嘱继承、居住权、意定监护等实用的法律知识。

  “我小女儿对我最好,我想把财产都让她继承,该怎么办呢?”“我名下有一套房子,想留给孙子,书面遗嘱可以吗?”法律课堂旁边,西湖公证处的两名律师同步开展着法律咨询服务,老人们有序上前问出心中的法律疑惑,都获得了耐心解答。

  敬老月专项活动期间,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悉心指导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拓宽法律援助服务范畴,完善各类涉老配置和便民服务举措,营造敬老爱老的浓厚法治氛围。

  淳安县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工作人员、专业律师和调解员,为辖区老年人讲解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范围和程序,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等三大老年人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上城区法律援助中心邀请浙江卓特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亚超为区好地方健康颐养中心的老年人上了一堂“防范养老诈骗”主题公益课,并面对面解答法律疑惑;富阳区法律援助中心走进辖区敬老院介绍了申请法律援助、咨询法律问题的途径与方式,并在常安镇中心广场现场宣讲、发放法治书籍和折页……

  惠民便民 援助到“家门口”

  日前,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周奶奶的电话,称邻居王大妈家的狗突然窜出,她受到惊吓跌倒后骨折,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考虑到周奶奶已经八十多岁,援助律师亲自上门为她办理委托手续、了解案件详情,并多处奔波准备诉讼材料。后经法院审理,周奶奶成功获得赔偿,她委托女儿送锦旗到法援中心表示感谢。

  老年人群体一直是杭州法援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近年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开通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受理和审核。对75岁以上高龄、失能或半失能、困难以及空巢、行动不便、患病、残疾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临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定期指派工作人员深入偏远地区,为长期卧病在床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拱墅区法律援助中心专门送法到医院、康养中心,加强对老年人的普法宣传教育;余杭区法律援助中心推出“首问代办制”便民服务,为有援助需求的“不便”老年人带去“便利”……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在老年人咨询室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和急救药箱,以备老年人急需所用。

  2021年,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市律师协会联合下发《杭州市律师行业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律师应履行法律援助宣传员、引导员、代办员职责”。规定出台至今,全市律师已代办法律援助1500余件,这让老年人群体充分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法治红利”。

  回访跟踪 有温度有态度

  杭州萧山的沈大爷家境困难,独自一人居住,也没有子女。去年,他在同村建筑包工头处打零工时不幸意外受伤。住院治疗期间,包工头停缴医疗费后,沈大爷被迫停止治疗。萧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王泽燕律师为沈大爷提供了法律援助,并为沈大爷提起民事诉讼。此案经萧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为沈大爷争取到了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因被告上诉,目前仍在进一步审理中。10月11日,萧山区法律援助中心专程来到沈大爷家中走访慰问,宽慰老人放宽心态,积极乐观生活,“事情一定会圆满解决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定期组织公证、律师、鉴定等部门,为老年人朋友送去“法治温暖”;动员广大法律工作者深入各涉老工作站点开展回访慰问活动,尤其是为贫困、高龄、失能、留守、空巢、失独老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此外,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开展涉老法律援助优秀案例编纂和收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市法律援助中心着力打造“一平台三系统”建设,从法律援助咨询、案件指派到结束,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施监督检查,从网上督查、庭审旁听、电话回访、结案审查等方面,对办案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全程跟踪;对重大和疑难案件,选派优秀律师办理并实行全程跟踪,通过中心工作人员旁听案件、检查卷宗、回访当事人和听取主审法官意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受援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浙江法制报 平安巷 00003 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杭州法援情暖桑榆 2022-10-14 2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