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的第一个“团圆节”,他们这样过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杨毅成 李振恺 陈文 梁犇 戴茜
正月十五元宵节,千家万户大团圆。今年,浙江可以享受这份团圆的家庭又多了835户。
2021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并被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内容。两年来,通过浙江公安的努力,已有1714个家庭破镜重圆。
这份团圆背后,藏着浙江近千名民警的努力,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徐星亮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年,他和战友们竭尽全力,帮助29个离散家庭成功团聚。
元宵节前,本报记者跟随徐星亮的寻亲路,重访3个已经团圆的失散家庭,见证并分享他们的团圆。
姐姐的心愿:
和妹妹躲在被窝里聊聊天
在“丢了小女儿”整整40年后,2022年8月2日,在徐星亮的帮助下,常山县青石镇的郑氏夫妇终于和孩子——家住福建省莆田市的李丽春相认。
“之前我就经常听母亲说,还有一个妹妹没有找到。我一直以来最想做的,就是和妹妹一起躲在被窝里,捂得手脚热乎乎的,说着悄悄话。”二女儿郑小仙说,“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寻亲成功的当晚,郑小仙和李丽春就裹着同一条被子,彻夜长谈。
全家团圆时,姐妹俩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烧菜做饭给爸爸妈妈吃。郑小仙说:“这也是我心心念念想做的。”
今年的元宵节,郑小仙早早想好了给妹妹的元宵礼物。“妹妹回福建了,我们准备了衢州特产……”她拿出邮寄的纸箱子,父亲挑拣出家中品相最好的常山胡柚,母亲则拿出几把象征着团圆的常山贡面,把思念和祝福都装了进去。
哥哥的心愿:
造一个属于五兄妹的房子
父亲生前用过的军用水壶、皮带、闹钟、军帽、喜报……这些被时光打上烙印的老物件,不仅是常山县招贤镇兰家的“宝贝”,也是徐星亮在帮助兰家寻亲的重要线索之一。
去年9月,柯城警方通过DNA比对,确认家住衢江区云溪乡的吴女士就是兰家几名兄姐一直在寻找的亲妹妹。
那个中秋,是吴女士和亲人团圆后的第一个中秋。饭桌上的那份八宝饭,也是吴女士这么多年来吃得最香甜的一碗。说起家人团圆后最想做的事,哥哥兰鸿惠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一直有一个想法,造一个属于我们五兄妹的房子,大家住在一起,就像那份八宝饭中的糯米一样,永远黏黏糯糯、团团圆圆。”
说到更近的心愿,兰鸿惠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我们兄弟姐妹都说好了,今年元宵的烟花大会,全家人一起去看!”
弟弟的心愿:
拍一张全家福
常山县东案乡的江大姐永远不会忘记2022年1月25日这一天。那天,江大姐和老伴见到了自己苦苦寻觅39年的双胞胎女儿。“爸爸,妈妈!”陈玉聪和方建英从福建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到衢州,亲人相聚的那一刻,泪如雨下。
团聚后不久,方建英就给父母亲寄来了两块寓意平安顺意的玉石。江大姐收到后,一直将玉石挂在胸前舍不得摘下,“戴着它,就感觉她们陪在我身边。”江大姐说。
说起生活的变化,江大姐高兴地带着我们参观新装修的房子,“原来老家都没怎么装修,现在女儿找到了,把老家都装修了,希望两个女儿如果回来可以方便居住。”
“团聚后,最想的就是我们在一起拍一张全家福,现在这个梦想也实现了。”弟弟郑胜说,今年两个姐姐都在外地过元宵,他们准备以云视频的形式共度这个佳节。“以前每逢过年过节,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想到还有两个双胞胎姐姐失散在外。现在好了,想姐姐了,手机视频通话就能看见。”
“团圆行动”圆了团聚梦
2021年1月,公安部刑侦局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在此之前,为了让这些离散家庭团圆,警方一直在努力,从未停下脚步。
2009年,公安部部署打拐行动,并正式建立“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在这个“国家寻亲平台”上,成千上万的信息自动检索比对,重合的信息会跳出来,这一过程叫“信息盲比”。
在2021的“团圆”行动中,公安部通过新闻媒体集中发布了全国3000多个“团圆”行动免费采血点地址、电话,不断扩大数据库。
“以前,像那些失散几十年的家庭,想要成功寻亲是不敢想象的。”浙江省公安厅“团圆”行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现在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大、数据分析比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尘封的线索被慢慢揭开。
两年来,浙江公安已经帮助1714个家庭“团圆”。如果说,刑事科学技术在这场寻亲总动员中作出了贡献,那么,全省近千名投入“团圆”行动的民警,在打拐、寻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值得被看见。
“新技术有可能提供线索,但不会告诉你答案。”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柯伟力,每每在承接寻亲请求后,都会与寻亲者谈心。
2021年8月,已经寻亲13年的李峰(化名)找到了柯伟力。交谈中,李峰说小时候吃过的一种黄色糍粑让他印象深刻。柯伟力他们立刻买来全国各地的黄糍粑,当吃到贵州的糍粑时,李峰一脸激动。顺着这条线索,柯伟力联系贵州的数据库进行DNA比对,几个月后,成功为李峰寻找到失联已久的家人。
“但凡有一丝线索,我都要替他们找下去,找到山穷水尽,也要求个柳暗花明。”如今,柯伟力领衔成立的“团圆工作室”,已经累计帮助249名寻亲人找到亲人。
这两年,因为寻亲,浙江多地民警都在全国“出了名”。
2022年底,一则“民警帮73个家庭团聚”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一对失散30年的父女成功相认,视频里,找回女儿的应大伯放声大哭,并与一名民警紧紧相拥,不停道谢。
这名民警叫商朝阳,是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寻亲工作室的负责人。和柯伟力的“谈心”习惯不同,商朝阳的习惯是为每个寻亲人“建档”——500多份档案上,除了基本信息,还有DNA比对结果和调查进展。
这个放档案的箱子就放在商朝阳的车上,为的是随时能看、能研判。即使如此,他仍觉得不够快。2021年,曾有名寻亲者向他求助,半年后DNA比对有了结果,但还是迟了,寻亲者的父亲刚好三个月前去世。一次失之交臂,便是生离死别,“能快点就快点,有时候他们等不起。”商朝阳愈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像这样的“寻亲圆梦人”,全省还有很多——被称为“寻人总司令”的杭州刑警隋永辉,为101名儿童找到原生家庭成员的宁波刑警胡烨磊,找回被拐、失踪人员246人的温州刑警孙添……
对于那些一直在路上的寻亲家庭而言,这些民警的名字就代表着一个又一个“希望”。
今年元宵节前,60岁的陈大伯通过柯伟力找到了家人。“寻亲三十载,梦里常出现故乡和亲人的模糊画面,寻亲寻到魔怔……”拿到DNA鉴定报告的那一天,陈大伯放声大哭,“我也有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