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案卷

高管离职变对手 还挖走多名核心骨干

“知产警官”帮公司亡羊补牢

  见习记者 杨云寒 通讯员 徐超 何凯

  宁波某实业公司负责人蔡先生有一阵子特别烦恼。

  公司的一名高管突然离职,摇身一变成了竞争对手,还陆续挖走多名核心技术骨干,而他却浑然不知。直到这名高管因挪用资金东窗事发,他才发现公司的商业秘密已被泄露。

  尽管已造成的损失无法追回,但蔡先生在象山县公安局“知产警官”的帮助下,亡羊补牢,及时止损。

  得力干将变对手

  蔡先生的企业成立于20年前,发展至今已是象山当地响当当的“小巨人”企业,生产的机电产品赢得海内外客户青睐。他有个得力干将叫黄某,早年随自己一起打拼,深得蔡先生的信赖。后来蔡先生的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黄某也萌生了自立门户的打算。2019年,黄某从蔡先生公司离职,跑到江西办起了另一家生产企业。他还利用在老东家担任要职的便利,分批次挖走了蔡先生公司的数名技术骨干。

  面对员工的频繁离职,蔡先生起初不以为意,不是太关心员工的具体去向:“反正核心技术都在我手里,公司的口碑也摆在那里,员工走了,我们可以再招……”

  一晃到了年底,公司财务人员审计时发现,黄某离职前挪用公司的数百万元资金一直未归还。念着与黄某的旧情,蔡先生选择上门沟通讨要钱款,这才发现原先离职的员工都在黄某的新公司上班,这下他傻眼了。

  2021年下半年,因与黄某数次沟通未果,忍无可忍的蔡先生向象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报警。2022年1月,象山警方以涉嫌挪用资金罪依法对黄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上门“体检”

  “什么?你说这也是商业秘密?”在企业办公室,面对上门的民警,蔡先生难以置信。

  前期,象山警方在侦办黄某挪用资金案过程中,发现黄某新公司生产的产品疑似侵犯了蔡先生公司的商业秘密。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蔡先生的企业一直未建立系统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因此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未约束其保密义务,无法形成“前置确权”,不能依法认定黄某的行为侵犯了商业秘密,导致虽然公司被侵权,却无法以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案。

  “我们此前在走访中发现,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企业越做越大,但经营管理的理念没能跟上,不仅没有最基本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甚至连什么是商业秘密都不知道。”象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胡潇迪说,每每遇上因企业主未采取相应的前置保护措施,导致泄密后无法追责的情况出现,民警也觉得惋惜。

  借助“知识产权联络警官”试点,象山警方从全县遴选出24名“知产警官”,经过宁波市知产专家的专业培训后持工作证上岗,点对点服务本地重点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针对蔡先生公司的情况,象山警方决定安排“知产警官”上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

  从29分到93分

  宁波市公安局去年成立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侦查支队,专门梳理了一份商业秘密防控检查指引,涉及涉密人员、载体、区域、制度等6大类50项内容。“知产警官”依据这份指引,对蔡先生公司漏洞逐项进行排查,并依托宁波公安开发的制造业企业商业秘密刑事犯罪风险预警感知系统进行赋分。然而,首轮“体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只有29分,远低于60分的及格线。

  民警第一时间协调市公安局知识产权侦查支队,邀请商业秘密领域专家团队到蔡先生公司授课。针对“体检”结果,专家团队逐项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指导公司组织全体员工、核心高层签订保密合同、竞业协议。

  整改意见下达后,“知产警官”每季度都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走访复查。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跟进,蔡先生公司的知产保护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今年复查中,系统测算分值为93分,这也是迄今为止系统评分的最高得分。“‘知产警官’不仅帮我们完善了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也让我们对今后的生产经营更有信心。”蔡先生笑着说。

  截至目前,象山“知产警官”已为辖区重点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体检”169次,发布预警152次,开展会诊、培训56次,辖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评分平均值显著提升。


浙江法治报 案卷 00009 高管离职变对手 还挖走多名核心骨干 2023-03-29 浙江法治报2023-03-2900009;25574059 2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