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侵权,全省预警
湖州“司法+行政”协同保护知识产权
本报记者 陈贞妃
通讯员 白坤先 俞晓勤 杨露露
本报讯 “系统会自动捕捉案件信息,一旦发现有批量侵权风险,就会推送预警信息。”4月23日,地理信息知识产权保护大会暨“法护知产”在线协同应用2.0版启用仪式在德清召开。现场,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沈舟平展示了“法护知产”刚刚更新的功能。
“法护知产”是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牵头,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的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性协同应用,曾先后获评全域数字法院好应用、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等,自2022年6月在湖州试点运行,已经经过两代升级。
“一地侵权+全省预警”就是升级后丰富完善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实现批量纠纷源头性预防。不久前,湖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通过这个应用,提前揪出了4家侵犯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被侵权的是宁波某实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全省多地法院受理了该公司提起的侵害商标权批量案件500多件。“法护知产”自动捕捉到这一风险信息后,随即发出风险预警。湖州中院经分析研判认为,湖州地区将有较高可能形成类似案件,遂向各相关部门发起协作。随后,市场监管部门就开展了执法检查,对4家侵犯商标权的企业予以处理。宁波某实业有限公司也通过法院调解,获得侵权赔偿。
“该功能可快速遏制侵权行为,降低权利人发现、制止侵权成本,有效开展诉源治理。”沈舟平介绍,自该功能上架以来,共发出批量侵权风险预警1482次,提前化解侵权纠纷267件。
除此之外,“法护知产”2.0版还完善了“一网查询”“一案关联”“一体监管”等功能,聚焦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预警、多元化解、案件智审、判后监管等案件全生命周期,实现案件办理和协同保护双闭环。应用上线以来,湖州全市一审知产民事案件受案数同比下降17%。湖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法护知产”2.0是《湖州市政法系统“法护营商”二十条举措》中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将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刑共治”“云保标”等应用场景,对知识产权企业防范指导全覆盖,进一步用数字赋能服务、用法治保障营商。
当天,由德清县人民法院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打造的浙江地理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同步揭牌。“德清是全国地信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拥有各类地信企业430余家,去年产值已经突破260亿。”湖州中院院长杜前表示,“法护知产”应用全国首创了司法执行、行政监管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在“德清黄芽”“安吉白茶”等特色产业保护中发挥了良好效果,依托这两个平台,湖州的司法和行政机关将继续聚焦“地理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为全市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