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市集“卖”的东西不一般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本报记者 陈毅人
通讯员 应轶 陈谊
“要不要来杯奶茶?”刚走进湖州德清一个“神秘市集”,记者就遇到了一个“奶茶摊”,接过一看,杯身上写着偌大的“6.26”几个字。
今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
每年这一天,全国禁毒相关部门都在绞尽脑汁“整活”:拍微电影、开直播、搞晚会……目的都很明晰:用大家爱听、爱看的方式宣传禁毒,让更多人加入到全民禁毒的队伍中来。而今年,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选择用一场“禁毒美好市集”,打响了禁毒宣传的重头炮。
一
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每年都有一个活动主题,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
围绕每年主题,各地都会展开各种禁毒宣传。在浙江,从最早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到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传播,早已呈现出线上线下百花齐放的局面。
开展禁毒宣传,单向的、简单的输出效果寥寥,必须要有“用户意识”,用大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去沟通。
去年的禁毒宣传月,浙江禁毒部门尝试用直播镜头带大家“云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期间穿插惊心动魄的禁毒故事,互动送出小礼物,吸引了7万+名网友参与互动,全场直播点赞超30万。
今年,市集文化受到不少年轻人的热捧。禁毒领域,有“网红”,有故事,有产品,何不做成市集宣传?这或许将是一次“破圈”的契机。
二
“市集流量”最底层的逻辑是好奇心,而“禁毒美好市集”恰好有这样的“噱头”,比如流量最高的“网红”——一台长得像掌上游戏机的便携拉曼光谱仪。
“这个‘游戏机’能判断嫌疑人有没有藏匿毒品?”不少人疑惑道。工作人员一边解析光谱仪部件,一边科普:便携拉曼光谱仪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现场可疑物质,根据化学成分的差异将产生特定的拉曼散射光谱。依据强大的光谱数据库比对结果,仪器可以在数秒内判断可疑物质是否为毒品,可在缉毒现场实现快速有效的初步筛查。
抓住用户焦点,禁毒部门将高科技毫无保留地对外展示、科普,实则是传递出禁毒宣传的一大要点:保持敬畏心,一旦吸毒,必定验得出!
有人以为,禁毒宣传就是贴贴海报、讲讲故事。事实上,禁毒宣传并不局限于“我讲你听”的常规范式,在多元场景中,它可以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成果。
比如,在这个闷热的梅雨季,“市集”年轻人的基本标配是一手拿着“禁毒宣传奶茶”,一手扇着竹扇。
竹扇,来自安吉禁毒“摊位”。安吉鄣吴竹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其制作技艺成为了戒毒成功人员回归社会的新路径。这1000把写着禁毒诗词的竹扇,便出自鄣吴村重返社会的戒毒成功人员之手。
市集上,大家开心地接过竹扇,对戒毒成功者而言是最好的鼓励。像这样的摊位,市集上还有好几个,这是摘掉大家对戒毒者“有色眼镜”最直观、最温和的办法。
三
禁毒宣传要入脑入心,并不容易。如何让禁毒知识、禁毒故事真正走进大众心底?打造IP、扩大传播是关键。
前阵子,桐乡一名5年级的小学生发现有疑似罂粟植株,在对照浙江省禁毒教育读本确认后,第一时间用电话手表报警。这条视频获得了高赞高评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样的扩大传播,类似发现毒品并举报的短视频在浙江发生“井喷”,且都收获高赞高评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毒品知识,这就是扩大传播的魅力。
另一个IP大家应该耳熟能详:“最美禁毒人”。如今已经连续举行了8届,累计选树宣传76名个人、10个集体。每年颁奖会上,他们的故事总令人潸然泪下,让大家对毒品更加痛恨和抵制。如今,“最美禁毒人”更是成为全国禁毒条线首创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禁毒宣传“金名片”,发挥出榜样的力量。
举办这场“禁毒美好市集”,是浙江公安打造禁毒宣传IP的一次新尝试。接下来,“市集”将在全省巡回,用“黑科技”和“好故事”,把禁毒宣传带到大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