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通讯员 崔晓平
本报讯 一直以来,海宁马桥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诉前纠纷分流至属地村(社)进行联动调解,进一步提升基层矛盾化解实效,打造了村(社)诉讼“就地化解”品牌。
近日,当地的朱某因整组搬迁房屋维修及父母赡养费用与兄弟发生纠纷。案件分流至属地后,在村属“银杏汇协商驿站”牵头下,司法所长、专职人民调解员、“老娘舅”组成的团队合力调解,最终双方冰释前嫌。
据介绍,马桥街道积极搭建街道主抓、村(社)主办的调解组织架构,并制定相关工作机制。案件分流后,由村(社)党委书记兼调解主任主持调解工作,同时1名副主任、53名调解员、14名村(社)法律顾问等多元力量组成的调解团队发挥各自特长,抓住诉讼的“关键点”、当事人心中的“敏感点”,以“唠唠嗑拉家常”的形式,最大限度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完成后,在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由司法所对接案件承办法官,为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去年以来,街道申请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有1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