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深度

职场的年龄歧视由何而来?

7月15日,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了解岗位信息。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中国妇女报》 高亚菲 陈佳贺

  汪冉(化名)在北京多家上市公司从事人事工作已近20年。谈到职场中的年龄危机,汪冉表示,“最开始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但现在已基本蔓延到整个劳动力市场。”分析其原因,她认为,一方面,一些即将步入中年的从业者特别是女性会因家庭负担而不能满足企业的加班等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多新鲜力量来创造更高价值。但当企业对35岁左右职工进行裁员时,“企业并不会明说是年龄或性别原因,往往是以工作能力不到位、工作质量不达标等为理由。”汪冉说。

  汪冉的感觉从侧面印证了全国总工会2022年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35-39岁年龄组职工中,54.1%的人担心失业,70.7%的人担心技能过时,94.8%的人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当35岁成为职场人的“魔咒”,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这一现象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家庭稳定等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记者采访多位权威专家和从业者,为“35岁魔咒”现象“把脉问诊”。

  庞大的劳动力供给

  对大龄劳动者形成挤压效应

  青年劳动力是我国主要劳动力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6-35岁年龄段的青年劳动力有3.6亿多人,约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4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席专家陈建伟表示,“青年劳动力供给规模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创新高,对大龄劳动力形成了挤压效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业领域专家库成员李长安对此也表示了认同。“正是这种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选择性行为,使得35岁逐渐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职场门槛。”

  为什么企业在招聘时更青睐年轻劳动力?陈建伟认为,从企业劳动力需求角度看,许多企业认为年轻员工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且成本较低。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对劳动者要求越来越高。”李长安注意到,“一些企业片面地认为35岁及以上员工思想僵化、技术陈旧,不能适应新市场。”这也是35岁成为职场人的“魔咒”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诉求更高,而偏操作执行类的岗位也随着时代发展在淘汰和迭代,求职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市场供求正在动态变化中前行。”康迪凡咨询合伙人、薪酬专家刘畅表示。

  注意到近年来部分从业者经历了断崖式失业,陕西锦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宋冬梅认为,这一现象表面看是原有行业职业赛道被堵住了,但本质是作为劳动力市场主力的80后员工,正介于传统价值观与新兴市场、新兴行业、新兴职场人之间的断裂层,这种断裂的速度“让人应接不暇”。

  “一种普遍现象是,很多职场人优秀且努力,在传统的职业升迁赛道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这种全新的转换中却赶不上趟,就会特别自责、焦虑。”宋冬梅认为,究其个人原因,主要是对职业发展认知的不足。但从根本来说,“过去从专员到主管、再到经理、总监等这样职业晋级式的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当今时代很少有人走得通。”

  如今,企业正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要求企业必须降本增效。”宋冬梅认为,尤其是当下的经济市场,“已不再是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都不可能长期满足市场需求,持续在风口处。”

  受限35岁

  让劳动者难以平衡家庭工作关系

  “在国家倡导延迟退休的今天,意味着我们从毕业后到退休前,有近30年时间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特别是处于35岁左右的劳动者作为社会中坚力量,正承担着养家育儿、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流作用。基于年龄的就业歧视,或将影响中国亿万家庭的幸福稳定。”她力量创始人兼CEO卢步云这样认为。

  分析“35岁魔咒”现象对社会和个人所带来的影响,李长安认为,这会导致一部分劳动力的损失和浪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如果35岁以上员工被认为是老化,按照这个观点,我们整个劳动力队伍已经非常老化了,所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在李长安看来,35岁及以上劳动者,大多工作经验丰富,技术上也比较成熟,如果忽略这个劳动力群体,对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本积累也是不利的,“不利于企业技术的储备,对企业长远发展并没有太多好处。”

  “大龄劳动者在重新进入职场时,要与更加年轻化的劳动力队伍竞争,这不仅让他们的求职更加困难,也对个人的生活、收入等产生相当大的冲击。”李长安指出,这种职场中的不公,还会影响到更广泛的家庭生活、生育率等问题。“35岁以上的劳动者,还处在生育年龄阶段内。如果他们失业,就会失去收入来源,而随着‘三育成本’(生育、抚育、教育)不断升高,必然会让他们对生育行为产生犹豫或恐慌。”

  政府率先垂范,

  带头打破年龄歧视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消除针对劳动者的年龄歧视,正是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构建公平与可持续的劳动市场的必然要求。”李长安说。

  伴随着打破“35岁魔咒”的呼声越来越高,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在各地的2023年公务员省考招录中,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放宽至40周岁。

  “消除年龄歧视势在必行,首先要政府率先垂范,带头打破年龄歧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希望,在各地政府部门的带动下,社会风气将发生明显改善。


浙江法治报 深度 00007 职场的年龄歧视由何而来? 2023-08-04 26053951 2 2023年08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