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评论

家庭药品浪费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张国栋

  为防治疾病,许多家庭习惯储备常用药。然而,大多数的药品有保质期,由于一些家庭非理性囤药、备药用药欠科学等原因,导致大批药品“到期即弃”,造成浪费。

  家庭药品浪费的成因,主要在于消费端与销售端。除了一些消费者对家庭备药量认识不清,容易出现不理智的囤药行为,部分商家促销行为在客观上也催生了盲目备药,进而为浪费埋下“伏笔”。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前在遏制家庭药品浪费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和瓶颈。一是小剂量的药品供给不足,导致消费者很难“按需购买”。二是“余药共享”缺乏保障,买卖双方存在一定的违法风险。三是过期药回收未“成风”。虽然全国多地均有开展过期药回收,但在实际推行中效果并不明显。

  事实上,大批药品到期即弃、随意丢弃,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潜藏多种风险。比如许多药品既是特殊商品,也是化工制品,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们当作生活垃圾来处理,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还有些特殊药物,比如青霉素,因挥发性强,不仅会污染空气,还可能让周围的人出现皮肤过敏现象。此外,随意丢弃过期药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回收利用、制造假药,从而危害患者健康。

  无论如何,“到期即弃”,不应该成为家庭药品的“宿命”。有关部门应对症下药,有所作为。比如加强家庭备药的科普宣教,探索建立合法、安全的余药共享平台,完善药品回收机制等,多方发力,共同防范“小药箱”滋生风险,让药品发挥最大作用。

  在避免家庭药品浪费中,药企、商家和消费者都要发力。药企可生产“小包装”“小份装”或独立分装药品。药品经营者应合理促销,若消费者有需求时可考虑将药品拆零销售。消费者定期处置过期药品时,实际是在盘点家庭“小药箱”里的浪费,可以对购药形成一定的参考与提醒作用。消费者应结合药品有效期限、家庭人数等,以列表等形式,为家庭成员确定合理的备药分量,坚持做到合理购药、科学备药。


浙江法治报 评论 00003 家庭药品浪费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2023-08-25 26135552 2 2023年08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