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评论

“婚车被上40把锁”是讨喜还是敲诈?

  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

  近日,一则关于江苏启东一辆保时捷婚车被上40把锁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网传每开一把锁需要一条香烟作为“解锁费”。据称,这是当地的习俗,但此“习俗”却引发不小的争议。

  当地之所以有给婚车上锁的习俗,是上锁有“锁住幸福”的意思。有人认为,这种习俗喜庆有趣,亲朋好友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但更多网友却认为,这种行为已超出了习俗的范围,更像是一种“恶作剧”或“恶意玩笑”,更有人认为这是“借着讨喜的名头,实为敲诈”。

  笔者认为,如果是为了祝福新郞新娘“锁住幸福”,那上锁只是个形式,只要新郞新娘发根烟、发几块糖就可以把锁解开了,但提出“每解一把锁必须至少要一条烟”就过分了。不知道提出要求者要的是什么牌子的烟,但当下,新婚用烟一般都用“中华烟”,一条烟要500多元,40把锁要花2万多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类似的“讨喜”方式在全国许多地方存在。如:不久前,河北廊坊一新郎接亲时,车队刚出发在村口就被人拦住。“说给一条烟、一袋糖才让走”,但新郞没有同意,谁想这些“讨喜”的人随后一直跟着车队来到女方家,等接亲出来时,这些“讨喜”的人堵着车队,最后新郞没有办法只能骑电动自行车将新娘接回。

  “讨喜”为的是利用别人结婚等喜事沾点喜气。而现在有的地方一些人,组团“讨喜”,要价还越来越高,见到有婚车队伍驶来,便集体拦下车队,索要喜钱、喜烟、喜糖等,不给钱或给少了就不让走。这种“讨喜”使办喜事的家庭左右为难,如果给,没带这么多红包、香烟和喜糖,而且就算有,给出去这么多也舍不得,不给又走不了,被耽误了时间,使得原本的喜事被搞得“很晦气”,甚至引发纠纷与冲突。

  这种“讨喜”行为无疑不符合传统习俗的定义和价值。如果容许这种行为的发生,那么,婚车车轮上的锁会越来越多、被拦下的接亲队伍会越来越多,这不仅不会给新人带去祝福,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趁机敲诈。

  “讨喜”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违法违规强讨。到办喜事的人家中道道喜,办喜事的人家给前来道喜的人发发喜烟、喜糖是可以的,但“讨喜”之人不能做出锁车轮、拦婚车等“强讨”的行为。“讨喜”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把“讨喜”变成了“敲诈”。除了守好法律底线,各地还应该建立道德约束机制,引导大家摒弃陋习,改变不文明的“讨喜”行为,让“讨喜”回归本质,真正为大家都带来喜悦之情。


浙江法治报 评论 00003 “婚车被上40把锁”是讨喜还是敲诈? 2023-12-06 26493366 2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