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浙江

杭州市萧山区司法局:

聚力“三端服务” 绘就法援好“枫”景

  项先生是城郊结合部的村民,家里的农村自建房架空层出租给了一家个体工商户,还有2间平房租给了几个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年轻人。

  “出租房子有些年了,以前村里有租客不付房租跑路的,也有因为火灾不知道怎么赔偿的。以前我们也不知道签合同,一般就口头说说,或者随便签个协议,也不规范。网上找的那种合同,也不知道合不合适,有些还要收费。”直到有一次,项先生遇到了在镇上搞宣传的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人,才学到了这个方便靠谱又免费的好办法。

  近年来,萧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常规宣传和创新宣传相结合,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更为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提前预防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结合萧山区法律援助“帮帮团”工作,制作发放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受援对象专享的服务包、宣传册、折页等,让群众充分了解一些常见案例的处理方法并获得预防的手段,也将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围、流程、咨询电话及办公地点等信息送到他们手里;

  运用进企业、进社区、进敬老院等宣传的契机,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掌上应用的小课堂或在普法活动间隙手把手指导群众使用小程序;

  发挥新媒体优势,充分利用微信、报刊、网络新闻客户端、阅报栏等载体,广泛开展专题宣传报道、主题法律知识竞答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率;

  深度挖掘全区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以公益短片的形式向社会发布,结合关于法律援助政策、知识等内容直观形象的答疑解惑,不断提升萧山区法律援助工作品牌和形象。

  2023年,中心在实体、热线、网络三平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7440人次,举办现场宣传活动16场次,微信平台、新闻客户端宣传报道总体阅读量超2万人次。

  案件办理中端服务“优”

  便民暖人心

  “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表达喜悦,真的,本来觉得自己命苦,遇到了你们团队,又感觉自己好命……”来自贵州的小柔怀中抱着1周岁的女儿不停地向援助律师鞠躬感谢。

  2021年,20刚出头的小柔独自一人来到萧山打工,人在他乡无依无靠,就和同是贵州老乡的苗某相识相恋,并生下了女儿小苗苗。好景不长,两人因为性格不合,在孩子出生不久分道扬镳,苗某去了建德打工。一个年轻姑娘带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一片黑暗。

  2023年,小柔来到萧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咨询。通过“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的政策,小苗苗的抚养费一案,直接在区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就受理了。中心很快指派了法律援助“帮帮团”妇女儿童维权专职律师给予援助。在建德市人民法院,援助律师对苗某晓之以法、劝之以理,最终以调解的方式为小苗苗争取到了3000元一月的抚养费。连承办法官都对承办律师的尽职和专业“点赞”。

  法律援助“帮帮团”,是2023年初由区法律援助中心组建的团队,集结了一支具备专业水准、丰富办案经验、优秀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律师队伍。他们关注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积极主动地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援助申请代办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法律援助工作,全力以赴为申请人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情系法律援助,手牵公平正义。

  萧山区法律援助中心不断深化落实特殊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窗口受理对法律援助法有规定的特殊困难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于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并结合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法律援助分中心受理审核、容缺受理等给予简化程序、提速办理,进一步便利申请人,依法保障老幼弱残及特殊人员的法律援助事项“应援尽援”。

  对于案情简单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法律援助申请积极开展援前人民调解工作,多元化解纠纷,多、快、好、省节约法律服务资源。充分考虑案件申请人的人群类别、案情复杂程度、地域远近等因素指派有爱心、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人员承办涉及困难特殊人员的案件。全面提升智能指派比率,为案件承办节约时间。

  近年来,萧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案件审批满意率持续保持100%,案件承办满意率保持99%以上。

  质量效果末端服务“好”

  维权实打实

  10月20日,萧山区法律援助瓜沥分中心负责人孙超一通电话打给区中心主任孙军:“我们联动代办的124人群体欠薪案件的法院判决书已经下来了,除了1名工人放弃主张,123人的工资总计340余万元都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不过,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目前企业其他方面债务有不少,如果不尽快执行工资案款,很难保证这些工人可以拿到实足的案款。”

  原来,这个群体欠薪案件在区法律援助中心和瓜沥分中心以及镇政府、法院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援助中心4位专业律师的承办获得几乎全额支持的判决结果。但是案件受援人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偏远地区,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即使如此周折拿到了法院的判决文书,但离最后拿到工资还差一个“强制执行”的距离。

  于是,区法律援助中心尝试推进群体欠薪案件强制执行阶段法律援助,指派援助律师代理该案件的执行程序,帮助当事人收集执行申请材料,按期向法院执行庭提交执行立案。与此同时,还准备了第二套方案——若执行没有效果,则向执行法官申请执行转破产。援助律师全程引导受援人注册“微法院”,指导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谋生计的打工人,通过法院在线服务进行线上签字,争取尽快为这些工人讨回本该属于他们的辛苦钱。

  对老百姓来说,拿到手的赔款、打进账户的工资,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答案。

  萧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致力于“维权实打实”的目标,探索法律援助执行阶段代理,急群众之所急之心,办群众之难办之事;建立案件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注重案件效果满意度评价、开展定期案件详情抽查、进行案卷质量同行评估;探索回访案件受援人了解判决、调解结果的履行情况,协调当事人和相关部门对案件履行尽可能提供帮助,确保每个案子都保质保量,服务“免费”质量“不减”。

  “援”在行,入了“心”。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困难群众真实地感受到了法律援助的温暖守护。


浙江法治报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浙江 00004 聚力“三端服务” 绘就法援好“枫”景 2023-12-06 26493276 2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