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在这里,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这场晾晒会上,尼泊尔商人为何这样讲?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张范 陈谊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5日,浙江省公安厅举行了全省公安机关服务三个“一号工程”年度晾晒活动。

  在这场晾晒会上,尼泊尔商人毕需努的一番话,引得现场掌声不断——“我们在全球都有公司,我觉得做生意,中国,全世界最好!浙江金华,全世界最方便!在这里,没有难做的生意!”

  为什么浙江最方便?又为何说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就从这场晾晒会上的其中三位发言者,来展开聊一聊。

  “从一个月到一天”

  “大家好,新闻里的老外就是我!如果你问我在金华经商的情况,我会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难做的生意’。”晾晒会上,毕需努的开场白立即引来了掌声。

  毕需努说自己在金华做生意已经23年,最早开公司很麻烦,证件要将近1个月才办得下来,“有时候手续没办完签证就到期了……”

  但是2023年,毕需努说他明显感觉不一样,年初的时候,他在金华又开了一家公司,只需要通过线上申请,将材料上传就行,“他们告诉我1个礼拜就能办好,没想到只用了1天!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下转2版)

  (上接1版)

  从一个月到一周再到一天,毕需努投资创业的飞速进展,得益于金华公安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改革。截至目前,这项改革已惠及外商过万人,外国人创业涉及的9项业务中,5项全程网办、2项零跑即办、2项只跑一次,审批周期从29个工作日缩减为7个工作日。

  改革效应下,金华2023年新增外资经营主体1258家;入境外商23.1万人,是2022年同期的9倍。2023年前三季度,金华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3.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8%和9%,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为52%,出口增速、增长贡献率均居全省首位。

  打通警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浙江公安机关打造“随时随地办”模式,突破了为企服务时空局限。也难怪毕需努会感慨,“在浙江做生意最方便!”

  这份“浙江速度”还有更多:

  推进“一窗通办”建设。在全省建成110个公安网办中心、109个为企服务专窗、1288个基层通办窗口和1.34万个延伸网点,通办事项达113个,数量居全国公安机关第一。

  推广“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此项改革入选2023年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全省114家单位1156个窗口“通拍通用”,已累计为群众免费拍摄证件照片830万余张,并在全省201个事项及业务中实现照片共享。

  优化出入境服务举措。出台《优化出入境管理服务助企便民“12345”措施》,制定全省重点外向型企业邀请紧急外籍商务人员口岸签证“白名单”,已服务保障紧急入境外籍客商296名,直接关联外贸订单达80.6亿元。

  “点赞一件事 分享一个证”

  “大家都知道,我手中拿的是一张身份证,可能大家会觉得一张身份证能有什么珍贵的,这不是中国公民人手一张吗?但是对于许多华侨而言,却是多年在外漂泊的念想、是落叶归根的期望!”晾晒会上,毛燕伟动情地说。

  毛燕伟是旅居西班牙的华侨,如今在国内经营西班牙红酒生意。

  2006年,毛燕伟回国办理落户,当时条件限制多,历时近半年,才办好他自己的落户手续。由于西班牙生意忙,他爱人的户口一直搁置着没办。2019年,公安机关出台华侨在浙江落户的便利政策,他爱人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落户,拿到了身份证。

  “更让我们华侨暖心的是,青田县公安局根据省公安厅的相关政策支持,会同相关部门,破题解决了一批华侨护照身份信息与原户籍信息不一致的历史遗留难题。”

  77岁的旅德老华侨徐仙菊是毛燕伟的远房亲戚,出国多年,她的中国户口早已被注销,通过翻找户籍底册又发现姓名、出生日期均与护照信息不一致,以至于多年来一直未能恢复中国户口。

  当得知青田公安推出了“深化涉侨回乡投资落户便利化改革”后,2023年6月,她从德国赶回来办理户口恢复手续。领取到身份证后,她热泪盈眶,“出国31年,每天都想有一张自己的中国身份证,现在总算得偿所愿,谢谢中国政府和公安机关。”

  截至目前,青田这项改革已累计帮助3500余名华侨投资者顺利回乡落户。

  一张身份证,温暖了侨心。放眼全省,还有更多的“证”和“站”,架起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桥”。

  这份“浙江服务”还有更多: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居住证互认畅享同城待遇等户籍制度改革措施。2023年度,我省户籍人口总量增长9.9万人,省外净迁入人口19.1万。

  推广“枫桥式”护企模式。在省内建成为企服务警务联络站560余个,走访企业2.6万余家,帮助解决问题3200余个;在省外建成为企服务警务联络站41个,帮助在外浙商解决问题540余个。

  “一件马甲 一份责任”

  2023年,不少企业都有了一个新的公安联系人——“知产警官”。晾晒会上,浙江省公安厅食药环知侦查总队知识产权支队长卢一伟,穿着“知产警官”的专属马甲站到了台上,聊了聊知识产权保护的故事。

  不久前,嘉兴某企业买进了一批假冒品牌合金刀具,结果严重影响了工艺质量。“我们‘知产警官’在走访企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循线深挖。”卢一伟介绍,警方仅用1个月时间,就成功捣毁了一条制假售假的产业链和多个犯罪团伙,不但及时挽回了浙江本地企业的损失,更是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市场利益,充分展现了浙江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浙商企业不断创造辉煌的同时,也面临大量品牌被假冒、大量技术被窃取、大量作品被盗版的伤害,维权困难重重、成本巨大。企业的核心利益在哪里,公安机关的刑事保护就在哪里。于是,2023年,浙江公安组建了200名的浙江知产警官队伍,整体构建“品牌保护、风险防范、产业治理、专业培育”一体推进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新体系。截至目前,已保护150多个浙商品牌、及时处置50余起侵权事件、建立25个产业保护矩阵等。

  如今,浙里办已经上线“浙江知产警官在线”新应用,为全省320多万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开通1个月,就已有1200多家企业登录咨询。

  这份“浙江保障”还有更多:

  强化浙商品牌保护。以我省“驰名商标”“老字号”为重点,部署开展“深蓝2023”专项行动,全年共查破案件617起,抓获2351人,分别同比上升64%、72%。

  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出台《关于严格资金冻结规范涉企案件办理的十条刚性规定》,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保护涉外经济活动安全。迭代升级国际贸易风险预警平台,已累计发布国际贸易预警信息1.09万余篇,联动核查外贸、货代公司2.57万家。


浙江法治报 要闻 00002 “在这里,没有难做的生意!” 2024-01-08 浙江法治报2024-01-0800010 2 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