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涉毒打击治理现场推进活动在岱山举行
沿海地区“东海猎毒”专项行动启动
通讯员 张志龙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本报讯 4月29日,海上涉毒打击治理现场推进暨“东海猎毒——2024”专项行动部署活动在岱山举行。会上,国家禁毒办、浙江省公安厅领导,沿海7个省市公安禁毒部门、省级涉海相关部门、有关警种、沿海地市禁毒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于此,围绕全力打好“清源断流”阻击战、攻坚战、持久战与纵深推进“云战10号”专项行动、启动沿海地区“东海猎毒——2024”专项行动,正式吹响涉海毒品打击治理集结号。
作为海洋大省,浙江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沿海有一、二类开放港口17个,国际海上航线70余条。近年来,浙江全力组织开展防范打击海上走私贩毒专项工作,共查获海上大宗毒品案件8起,抓获嫌疑人18名,缴获冰毒3.42吨、可卡因824.76公斤、大麻42.5公斤,涌现出一批如宁波市海上毒品走私防范打击预警模型、温州市“海鲨猎影”海上缉毒打击应用、台州市“智慧海防”项目等经验做法。
会上,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禁毒部门现场签订全国首个区域协作协议——《海上涉毒打击治理省际协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海上禁毒省际协作,持续筑牢东南海域禁毒防线。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探索海上禁毒圈层防控体系建设,“智治海安”多跨场景应用等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禁毒办肯定。围绕船、人、物、地等涉海核心要素,舟山科学规划海域——岸线——落地三级十二层“智能防控圈”,努力实现“智能感知、精准识别、触圈预警、实时响应”的专业防控目标,打造多维度、立体化海上毒品走私圈层防控格局。
而随着舟山市绿色石化产业的发展,涉及到的易制毒化学品种类多、量大、面广,仅2023年度共办理运输证171张,运输丙酮30余万吨、硫酸2万余吨。去年初,岱山县公安局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为试点,从“运前签到、途中监管、抵达签退、出圈预警、损耗提醒”等五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研发,打造“易制毒化学品海上运输智慧监管驾驶仓”,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自2023年6月试运行以来,安全运输丙酮、甲苯、硫酸等30.36万吨,损耗率由2.92‰降为1.51‰,累计减少损耗580余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40万余元,也牢牢筑起海上禁毒的“防火墙”。
“建立完善海上涉毒打击整治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涉海相关部门实战化开展情报交流、执法合作、案件研商,真正形成海上缉毒‘拳头’力量。”浙江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