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头版

“乡里访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本报记者 李洁 通讯员 王姚丹

  每周一晚上,是建德市钦堂乡全体乡干部的“集中夜访日”。在每次走访之前,乡平安法治办主任、大溪边村联村干部汪发林都会提前梳理好走访重点,再翻一翻“走访登记本”,看看有哪些需要重点回访的群众。

  钦堂乡下辖7个村,户籍人口8600余人,常驻人口5000余人,外来人口1000余人。近年来,针对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钦堂乡创新开展“乡里访亲”活动,乡干部全员参与,以联村走访的形式,深入群众一线,唠家常、听民情、宣政策,将矛盾纠纷化解的“哨所”延伸到田间地头、街巷阡陌。

  干部夜访,架起干群“连心桥”

  “汪主任,非常感谢你的帮忙。现在我的信用记录恢复正常了。”前不久,村民老徐拉住汪发林的手,高兴地说。

  (下转6版)

  (上接1版)

  此前,老徐为他人借贷担保,引起借贷民事诉讼,因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并败诉,导致老徐也被列入征信黑名单。乡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找到借款人,积极促成老徐同借款人协商,通过实体抵押偿还了全部借款。

  老徐想要恢复信用记录,得知此事的汪发林,就把事情记在了“走访登记本”上。此后,他和法院的工作人员积极对接了银行部门。核实情况后,银行同意解除老徐的担保责任,并通过征信部门及时更新老徐的征信记录。

  村里情况清、重点户头清、急难问题清……联系大溪边村2年来,汪发林的“走访登记本”上已密密麻麻记录了近百条记录。其中,村里的征迁户、信访户、困难户的重要信息更为详尽。“能当面解释的问题我们就当面解释好,一时解决不了的就登记下来,再做好交办和回访。”汪发林说,不管是自己主动下访还是村民上门求助,最重要的就是把群众当亲人看待,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来办。

  有事帮办,无事联心。随着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村民们也越来越把他们当“自家人”。涉及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大家都能够“打开天窗说亮话”,乡干部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解了更多的社情民意。

  网格勤访,织密隐患“发现网”

  除了集中夜访外,钦堂乡还建立了常态化的网格化问题收集机制。全乡25个网格、140个微网格的50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以及7名村警,80%以上时间沉在村里,及时捕捉村里发生的各种情况,让更多问题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上报。

  “幸好有网格员的提醒和村警的及时阻止,不然我的钱就转过去了。”老马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回忆起自己险些遭遇电信诈骗的经历时,他仍心有余悸。

  在一次网格巡查中,网格员许聪聪敏锐地察觉到了老马存在被诈骗的可能,于是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并联合村警及时上门劝阻,成功将这一起电信诈骗扼杀在了摇篮中。

  “前段时间大货车经过溪泉桥边,把那里的路弄破了,有些村民没注意看路摔倒了。虽然破损面积不大,但影响了大家的出行安全。”上个月,葛塘村村民郭爷爷来到基层联络点反映问题。“我们去现场看过了,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已经通知工人过来修缮了,谢谢您的反映。”村委会副主任裘樟柱握着郭爷爷的手笑着说。

  为了更好地倾听民声、汇聚民智,钦堂乡还创新打造网格微单元议事法。例如在葛塘村,通过在村民家中设立联络点以及打造“古树议事点”“聚贤议事亭”“听泉议事廊”等百姓议事点,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共商共议的平台。这种接地气的议事方式,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以葛塘溪“恋乡谷”漂流项目为例,面对部分村民的不理解,村两委在“古树议事点”组织召开了议事会,邀请项目方详细介绍项目情况,并耐心解答村民的疑虑和担忧。通过深入沟通和努力,村民们逐渐认识到项目的积极意义,表示愿意支持项目的推进。

  防调联动,按下解纷“加速键”

  以“乡里访亲”为依托,钦堂乡实施“三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与人民法庭)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基层政法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快速响应,为矛盾纠纷的化解按下了“加速键”。

  今年以来,乡社会治理中心新成立了“三所一庭”联合接待窗口,在窗口显著位置公示了司法所、派出所、律所及法庭的接待电话。同时,设定了固定接待日,让群众寻求帮助更为便捷。而有了“三所一庭”联动机制,在“乡里访亲”过程中,乡村干部们遇到复杂政策或法律难题时,也能够向法官、律师等专家咨询,大大提升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今年5月,谢田村一名村民不幸意外去世,其家属获得了105万元的理赔款。然而,该村民生前欠下了共计145万元的债务,涉及债权人多达23人。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复杂的债务关系更加难以处理。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村委会、乡司法所及法院通过联调联处,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考虑到债务人的实际经济能力,全额偿还债务并不现实,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8月28日,一场针对该起债务纠纷的专项调解会在谢田村举行,乾潭法庭的庭长花林昌,以专业视角详细分析了债务人的实际经济状况,并向债权人阐述了相关法律。随后,在人民调解员、村委会等各方的协调下,债务人的妻子展现出积极态度,主动提出愿意拿出73万元赔偿款用于清偿债务。同时,债权人也慢慢表示理解与包容。最终,各方达成共识,这起复杂的债务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以“乡里访亲”为“小切口”,钦堂乡实实在在将一个个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了“幸福账单”。截至目前,钦堂乡已通过“乡里访亲”收集矛盾纠纷线索175件,受理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19件,群众满意率高达95%以上。


浙江法治报 头版 00001 “乡里访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4-09-11 浙江法治报2024-09-1100013;浙江法治报2024-09-1100014 2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