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西大门”的变迁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胡筱俊 葛妍君 文

  通讯员 杨鸿健 摄

  G351国道,是磐安西北边去东阳的唯一通车大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磐安县公安局台口公安联勤警务站(以下简称“台口联勤站”)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从东阳方向翻过层层山林,当拐过一个大山角后,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片空旷的谷地。

  当晚8点,记者抵达台口联勤站,空旷的山路上,“磐安公安守护您的平安”字样格外显眼。30多年来,台口联勤站始终承载着守护磐安“西大门”的使命。

  月色越来越亮,“守夜”开始了。

  最早的“小破站”

  磐安,素有“群山之祖”之称,初冬的夜晚,山区明显要“冻耳朵”一些。

  “今晚值班民警是陈良彪,交警是卢俊杰,巡特警队员是孔嘉伟、王良和……”磐安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陈亦刚一边将记者迎进联勤站一边介绍当晚的“阵容”,这里是全省唯一一个由巡特警、交警、辖区派出所及机关警力构成,且365天24小时都有人执勤的联勤警务站。

  “来,暖暖手。”陈良彪顺势递过来一杯热水。

  台口联勤站不大,3层小楼,不仅有宿舍还有健身房。“20年前,条件可没现在这么好。”陈良彪说,他自1984年参加公安工作,如今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

  有句话说“靠山吃山”,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人打起山区的“歪”主意,在无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到山区收购、采挖,甚至盗伐。

  台口的第一个卡口,于是设立起来。陈良彪回忆,那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夏热冬凉。虽然条件简陋,就是个“小破站”,但大家的工作热情不减,抓过进山偷鸟的,也拦截过盗伐木材的。

  有年夏天,陈良彪在卡口执勤,远远看到一辆摩托上挤了3个小伙子,他觉得危险,就给他们拦了下来。3人神色慌张,“他们说是去钓鱼,但我一看,怎么3个人只有一副渔具。”陈良彪就仔细问了起来,原来,他们是进山偷抓鹰嘴龟(平胸龟)的。“那时候,不少山区群众的法治意识比较淡薄,这种小故事还有好多。”

  粗略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磐安公安查处盗伐林木案件190余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320余人,收缴各类木材蓄积430余立方米。

  出入城的“桥头堡”

  警务站外,过往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透过联勤站的窗玻璃,退休民警吕月华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与同事们守护在检查站的那段岁月。“退休有段时间了,可闲下来,就会想起台口联勤站。”吕月华告诉记者说,已记不清多少次在此执勤了,“当时条件很艰苦,岗亭里只有2张办公桌,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到了饭点,我们就自己煮点面条,凑活着吃一顿。因为岗亭没有卫生间,上厕所都要跑去附近的加油站那边。” (下转2版)

  (上接1版)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出磐安的人员、车辆逐渐增多,磐安公安就在此处设立执勤岗亭和出租车管理站,负责出租车出入城登记、重点检查进出人员。

  “普通人出县城,一般都乘坐大巴,舍不得打出租车。”吕月华回忆,当时他的月工资才2000元左右,从磐安打出租到东阳大概要100元、到义乌是200元左右,“一些小偷小摸人员喜欢打出租,因为方便作案、流窜。”

  当时,磐安公安以严防、严控、严查为工作目标,全天24小时4个人两班倒开展路检路查。

  2008年的一天,吕月华正在卡口执勤,对讲机传来一条紧急指令——

  一名女出租车司机在东阳遭持械抢劫。劫匪洗劫其随身财物和银行卡,并把她塞进后备箱后弃车逃离。女司机在路人帮助下报警求助,据她描述,劫匪是一名20多岁男子,手里有刀有“枪”。案情重大,磐安警方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指令城区4个出城口设卡拦截。

  当天晚上7点左右,一辆磐安牌照的出租车朝卡点驶来。

  “请下车接受出租车出城登记!”巡防队员发现,该车副驾驶室里,一名年轻男子正低着头数钱,随即示意其下车。吕月华回忆,在检查过程中,两名细心的队员发现该男子神情紧张,且随身携带了大量百元大钞和小面值散钱、手机等财物,而且还发现该男子裤腿湿透,沾满了泥巴,形迹相当可疑。仔细打量了后,巡防队员发现该男子与指挥中心描述的嫌疑人体貌特征基本吻合,随即将其抓获。

  因工作表现突出,台口出租车管理站连续6年获评金华全市先进窗口单位,多名工作人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驻扎着成为“老朋友”

  “我们当年,也在这个卡口,经历过一段特殊时期。”陈亦刚听着两位前辈的故事,也忍不住分享起来。

  2010年以后,随着私家车、网约车逐年增加,出租车出入城登记被网络科技智能取代。彼时,磐安县内多处省市重点工程开工,日产矿石、渣土数量庞大,每天往返的运输渣土、石料的车辆有1000余辆。

  “超载超速的现象时有发生。”陈亦刚说,为此,磐安交警大队联合路政、交通局成立治超办,开展流动巡逻,重点对途经辖区道路货运车辆进行检查,依法查处超限超载、非法改装、飘散落物等交通违法行为。作为重要路段的台口联勤站,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特点和规律,重点加强了夜晚、凌晨、午后等事故多发时段的路面巡查。

  “常会遇到不认路的司机,能帮到他们,就会觉得很快乐。”陈亦刚说,磐安山区,过年常会下大雪,路况又不好,“我的除夕夜基本都是在路面上过的,有几年司机被冰雪困着走不了,我就让他们坐在值班室休息,等天亮路好走些了再出发。”

  这么多年来,台口联勤站如同一位“老朋友”,为过往的行人提供热水、急救包、修车工具等,服务过车辆发生故障的司机、问路的骑行者、歇脚的乡民等群众过万人。

  多了两个“小伙伴”

  随着“两抢一盗”案件逐年减少,公安由打击向主防转变,岗亭也更新迭代成联勤检查站,成为磐安警方构建“大基础、大巡防”格局的开端。2023年11月,台口检查站升级成为公安联勤检查站,由磐安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交警大队、安文派出所3家单位24小时联合执勤。除日常执勤的8名民警外,还新加入了2个小伙伴:警犬憨豆和叮当。

  “您好,请下车出示证件,接受检查!”凌晨12点,山里的星空格外好看,陈亦刚他们却顾不上欣赏景色,这个时间点,是最后一波大货车往来的“高峰”。他们认真仔细检查过往车辆,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

  亲身经历,才知值守不易。在执勤点,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半小时内就通过各种车辆67辆、人员105人。

  作为防控体系中的重要支撑点,台口联勤站坚持全天候24小时轮岗联勤,每天常态化不少于6小时的路面设卡检查,不分昼夜。劝导、检查、疏导,是台口联勤站每一名警力的工作日常。

  “我们联勤站还能执勤应急勤务。”陈亦刚说,今年5月22日,有4名嫌疑人在台州实施盗窃后逃窜,极有可能窜至磐安县境内。他们得到指令后,迅速设卡进行拦截。12分钟后,嫌疑车辆果然出现,他们成功拦截该嫌疑车辆,并抓获车内4名嫌疑人。

  夜已深,车辆渐少,但偶尔有车辆鸣笛响彻山谷。

  “以前总觉得交警工作轻松,经过几次路面勤务后,发现不但要仔细核查人员身份,还要时刻留意疏导交通,强度大不说,还一点都不简单。”巡特警队员小潘说,在这样的日夜相处中,大家对不同警种有了更多了解和理解。

  从岗亭到站点、从治安转为交通、再升级成为联勤站,“小破站”的警力在更替,职能也有改变,但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

  日升月落。“憨豆、叮当,来,出门巡逻了。”次日一早8点,新一班执勤人员到站,就带着警犬出门巡逻。新一天的保驾护航,又开始了!


浙江法治报 要闻 00001 “西大门”的变迁 2024-11-28 浙江法治报2024-11-2800013 2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