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点多了浪费,要改进的不光是消费者
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对外发布《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进一步规范外卖商家营销行为,落实网络餐饮平台主体责任,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随着我国网络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外卖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外卖浪费现象随之而来。除了消费者的节约意识不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商家“开饭店不怕大肚汉”,通过设置起送门槛、“满50元减10元”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购买超出自身需求的餐食。
在求实惠、贪便宜的心理作用下,许多消费者在点外卖时,不经意间就钻进了商家增量营销的套路,在“满减凑单”的同时忽略了自己的胃口大小,结果多点了一些原本不必要的餐食,单是凑上了,但食物吃不下了。
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外卖商家必须要负起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应用醒目的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等信息,让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买;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利用套路实现的增量,绝非获利的长久之计,只有依靠真诚的服务和优质的餐食,让回头客成为销售保障,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网络餐饮平台一头连接商家、一头连着消费者,成为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环节。《指引》提到,平台应进一步优化餐品信息展示方式,完善满减凑单机制,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发布的广告内容的监测、排查,建立健全外卖餐饮浪费评价评估机制,推动反食品浪费源头治理。防范外卖食品浪费,也是网络餐饮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指引》的发布,许多商家和平台联合推出“小份菜”等措施减少餐饮浪费,部分平台还推出用户下单全流程提醒“适度点餐”等功能,并推广“精细化菜单”帮助消费者明白点餐,还建立制止餐饮浪费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俭,美德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一优良传统。“尚俭戒奢”还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希望随着《指引》的落地见效,相关各方能够抓住供给端,健全外卖餐饮行业标准、完善防范外卖食品浪费制度,同时抓住消费端,引导消费者形成“浪费可耻、光盘光荣”的意识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