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新闻

高质量服务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浙江法院:圈重点!2024年做了这些大事

  通讯员 王小云 本报首席记者 许梅

  2024年10月,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这是协会成立127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浙江法院参与其中,向世界展示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如何赋能创新。

  大会落地浙江并非偶然。2024年以来,浙江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连续4年获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优秀,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6.59分,创历史新高。

  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浙江法院围绕“服务创新浙江建设”,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2024年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2万件,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精准保护,服务创新驱动

  2024年,浙江专利授权总量26.75万件,同比增长7.4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5万件,同比增长29.57%,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4.8万件,同比增长27%。

  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背后,离不开司法的精准护航。

  一起涉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原告主张被诉企业使用等同技术生产设备构成侵权。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引入技术调查官,从专业角度,将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原告主张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逐一比对。结合涉案产品的现有技术背景、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与涉案专利的不同技术效果、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作出的相应改变是否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等因素,法庭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属于改良型技术创新,技术特征不构成相同或等同,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之后,最高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这向社会传递出司法依法确定专利权利边界、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裁判导向。

  “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和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我们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技术调查官制度,为审判工作提供及时、可靠、专门的技术支持,为创新主体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法律边界和行为规则。”浙江高院民三庭庭长王亦非介绍,针对恶意侵权行为,全省法院依法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提高侵权成本和违法代价,严格保护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024年,全省法院判赔100万元至500万元案件103起,判赔总额2.1亿元;判赔额超过500万元案件12起,判赔总额1.9亿元。江苏镇江某电器公司侵害施耐德电气公司商标权,浙江高院在准确查明侵权获利的基础上,依法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赔1.06亿元,让恶意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知识产权纠纷中,权利保护滞后是实务中的痛点。为提升司法救济效率,全省法院在诉前、诉中加大临时禁令的运用力度,2024年裁定支持知识产权行为保全申请48件,及时制止损害后果的扩大,防止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下转2版)

  (上接1版)

  明晰规则,规范数字生态

  加快建设创新浙江,数字经济是一个重要引擎。据统计,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然而,在数字技术打开产业新空间的同时,网络空间治理的规则空白也不断显现。语音交互的特定词能否受法律保护?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是否合法?……各种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频发,学界、业界亟待“标准答案”。

  “面对新领域新问题,法院的裁判一槌定音,有着‘立规矩’的作用。”王亦非说,为促进数字产业、平台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发展,全省法院依法高效审理了“‘小爱同学’唤醒案”“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案”等数字经济案件。

  在“‘小爱同学’唤醒案”中,温州中院认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唤醒词、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擎的名称等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恶意抢注他人唤醒词并滥用权利,构成混淆及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120万元,从而树立了行业“风向标”。

  在“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案”中,杭州互联网法院认定,组织、操纵“网络水军”开展“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删帖”等属于流量造假和干预信息呈现行为,破坏网络生态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传播网络虚假信息,判决被告删除虚假信息,注销涉案网络账号1294个,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100万元,以此规范网络空间秩序。

  身处数字经济的行业“风口”,浙江法院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推动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数智赋能,提升司法保护效能

  2024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浙江高院指导绍兴柯桥法院研发的“版权AI智审”数字化应用入选。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是面向全国组织遴选的创新性强、成效较为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知识产权工作先进经验做法。“版权AI智审”借助“以图搜图”技术,将浙江省版权局和阿里巴巴知识产权原创保护中心登记的逾8亿张图案纳入图片底池,实现“图案查重”“创新参考”“近似比对”三大功能,法官可“一键”对权利人图片进行溯源,查明真假权利人。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司法领域的图案类查重比对应用,“版权AI智审”破解了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图案原创情况难查、创新程度难定、侵权比对难断的司法难题,进一步提升司法保护效能,有助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同时也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主会场连线柯桥分会场共同举行“版权AI智审”试点启动仪式,确定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辖区内法院开展“版权AI智审”数字化应用试点工作,“版权AI智审”由浙江正式走向全国。

  截至目前,“版权AI智审”数字化应用已受理14省199家法院溯源查重案件9096件,反馈查重结果9083件,有效查重率达63.46%,即一半以上的反馈结果显示图案权属存疑,提示法官加强权属审查。

  为回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浙江法院不断深化数智赋能,实现工作方式创新突破。“法护知产”集成应用与省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实现数据贯通,可实时获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信息,各协作单位发起信息协查3461次,预警批量侵权风险463件,协同场景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云上物证室”子应用通过三维扫描等方式实现物证的数字化采集,有效提升物证管理规范化水平,全省知识产权物证上链达3071条,解决了物证存储难、易丢失问题。

  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可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浙江法院正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司法智慧。


浙江法治报 新闻 00002 高质量服务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2025-01-08 浙江法治报2025-01-0800007 2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