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千里的致知之旅
6月26日,为期一个月的2023年宁波法院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库车法院青年干部代表以及宁波法院青年干部参训。 |
通讯员 吕品 孔颖
驾车近5000公里,飞机十几个小时,这是新疆库车法院到浙江宁波中院的距离。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即使山长水远,近年来,两地法院依旧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和紧密的联系。
跨越千里的求学之路
罗玉是库车法院立案庭的副庭长。
今夏,宁波中院向库车法院发去邀请函,邀请后者选派干部,参加一年一度的宁波法院青年干部培训班。在组织的推荐下,罗玉第一次踏上了宁波的土地。
在宁波市委党校,罗玉接受了一次全方位、沉浸式的培训——19场专题辅导、4次座谈讨论、4场现场观摩、3场互动教学,涵盖红色循迹、基层研学、经验分享、调研展示等特色区块,以及改革创新、审判管理、案例分析、群众工作等学习内容。
每一堂课,罗玉都学得非常充实,对浙江及宁波法院特有的工作亮点和重要举措都详细记录、认真吸收,墨迹满满的笔记本也承载着她对于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的思考。
“你们的法庭都办哪些案子?”“你们的部门和人员配置是怎么样的?”“你们的诉前化解机制是怎么设置的?”“你们的数字化无纸化配置都到哪种程度了?”
课后,碰到同学,罗玉会积极与他们交流,分享库车法院做群众工作的特色,研讨东西部地区法院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等工作上的异同之处,罗玉所在的学习小组还以此为题,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并在结业式上,由罗玉作为代表作交流汇报。同时,罗玉被评为此次青干班优秀学员。
培训之余,宁波法院将罗玉安排在奉化法院江口法庭实践学习。
江口法庭下辖3个街道,属于城郊人民法庭。近年来,法庭聚焦辖区企业多、流动人口多、征地拆迁多等特点,构建以镇街共享法庭为枢纽点、特设共享法庭为延伸线、村社共享法庭为基本面的多元解纷体系,推动形成司法保障辖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助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江口法庭,罗玉深切感受到浙江大地上全域数字赋能、多元融合共治的蓬勃生机,也尝试着将自己多年来服务各族群众的经验方法融入当地工作。
“你好,我是来自新疆库车法院的法官,今天这个案子由我来主持调解。”接到案件的罗玉总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场,耐心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积极协助法庭干警做好诉前化解工作。
“挂职期间,我们也同罗玉进行了深度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得以更加直观、更加全面地了解东西部地区法院的工作方法、亮点特色以及各自面临的主要问题,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奉化法院副院长陈俊说。
回到库车法院后,罗玉细致梳理总结所见所学、所观所想,并向全院干警作了汇报。回顾在宁波为期5周的学习实践,她仍是感慨万千:“感谢两地法院给我这样宝贵的机会,我将把所学所思所感转化为高标准推进工作的不竭动力,用心用情为人民法院事业贡献力量。”
与子同袍的甬库之情
库车法院干警到宁波法院参与培训学习,是两地法院协作和宁波援疆工作的一个缩影。建立对口支援关系13年来,宁波与库车互帮互助、同心同行,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支持”的原则,宁波法院与库车法院在丰富联动形式、强化调研合作、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友好法院关系。
2017年1月,宁波中院的房伟作为浙江法院第九批对口援疆的10名干部之一,满怀着为祖国边疆奉献力量的信念和热忱,毅然踏上了西行之路。
在新疆工作的3年间,房伟助力库车法院在看守所建成并投入使用2个科技法庭,运营微信公众号“库甬情”,在中央级媒体上发布宁波援疆报道60余篇,组织库车法院年轻法官形成的调研报告《论民族地区离婚案件审判改革》在“中国西部法制论坛”上被评为二等奖。
2018年来,宁波中院与库车法院先后5次互派干警开展援训交流,助力提升队伍建设和审判业务水平。
近期,宁波中院与库车法院签订共建协议,围绕审判业务、人才智力、教育培训、物质装备、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6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指导帮扶力度,持续优化全领域合作布局,为促进两地法院共同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援疆事业,薪火相传。千里同心,山海情长。
进入新发展阶段,两地法院将进一步增进交流、深化合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