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评论

治理虚假人设
平台责无旁贷

  张晓

  大厂高管、商会主席、创业导师……短视频平台上看似“高大上”的名头,很可能是为了引流变现而制造的虚假人设。这些顶着虚假人设的账号分享丰富多彩的经历、表达冲突性观点,博得用户信任,最终目的是获取不正当利益。抖音安全中心近期发布《关于虚假人设的治理公告》,针对少数自媒体策划虚假人设开展专项治理,对违规账号实施下架内容、封禁等措施。

  当下,一些网络主播通过人物背景经历、服装、语言、动作等,树立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特征,给账号贴标签,进而提高自身流量、内容触达、营销转化能力。但部分主播顶着虚假身份打擦边球,使不明真相的观众受到错误价值导向荼毒;更有甚者,编造自身奋斗经历,实则诱导不知情用户误入歧途,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短期来看,虚假人设叠加冲突性、猎奇性内容能够快速汇聚流量,提升平台商业效益;但从长远看,会造成平台秩序混乱,损害良性商业生态。

  治理虚假人设,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平台责无旁贷。平台拥有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能够及时、直接、准确地掌握账号情况与动向,在身份认证、数据信息获取等方面可实现更便捷有效的管理。因此,治理虚假人设,平台要扮演好规则制定者、审核监督者和宣传引导者等多重角色。明确各种人设需要符合的标准、具备的资质,以及内容演绎要尽到的标明义务,为立人设画红线。在此基础上,平台要做好审查,发挥好技术优势,通过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账号的专业资质、背景履历等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并查处虚假人设账号。

  平台治理虚假人设不仅是责任义务,也是在保障与维护自身利益。短视频平台不应沉迷于短期的流量追求,更应看重经营的持续性。平台信用一旦被虚假人设破坏,其自身的公信力和盈利能力都不免受损。因此,大力整治虚假人设,维护商业信誉,符合平台的运作逻辑。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将日常生活迁移到线上,一些大型短视频平台不仅仅是商业机构,其公共空间属性日渐凸显。这也要求平台企业应主动破除虚假人设的负面影响,为维持风清气正的网络秩序贡献力量。

  平台连接着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消费者,在加大监督治理力度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创作者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生产更加真实优质的内容;同时,应引导用户提升媒介素养,辨别虚假人设和劣质内容,并畅通举报投诉机制,引入更多有生力量共治虚假人设乱象。


浙江法治报 评论 00003 治理虚假人设
平台责无旁贷
2024-08-06 浙江法治报2024-08-0600010 2 2024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