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小伙为啥要祝法官“库史木萨”
本报记者 马丽红 通讯员 孙宇 朱晨希
本报讯 近日,岱山县人民法院法官王渊洁打电话回访时,身在四川老家的彝族小伙阿古高兴地告诉法官,他正忙着准备过“库史”,“谢谢法官,我和同乡们都已经收到了全部工资”。库史,为彝历新年,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等同于汉族的春节。电话里,阿古也给法官送上了新年祝福“库史木萨,孜莫格尼”,意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今年10月,王渊洁接到一个紧急求助电话,来自岱山县蟹文化产业园人民调解员陈颖,“王法官,我们这里发生一起劳务纠纷,双方情绪激动,您能来帮忙指导一下吗?”“我马上到。”10分钟后,王渊洁出现在了蟹文化产业园。
原来,阿古和同乡13个年轻小伙想要拿着工钱回家过“库史”,但老板程某却迟迟不肯结清报酬。考虑到当事人较多,现场情况复杂多变,王渊洁当即决定和陈颖一起开展“背靠背”调解。
王渊洁先找程某了解情况。程某是蟹文化产业园的业户,今年8月1日开渔后,他雇请了这13名彝族小伙从事螃蟹装卸搬运劳务,约定每人每月保底工资1万元,另根据每人搬运量额外支付报酬。8月底,程某如约支付了整个月的报酬。见小伙子们手脚勤快,加上生意红火,程某于是和13名彝族小伙继续签订合同,答应9月保底工资也在1万元以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9月浙闽沿海接连遭受台风袭击,捕蟹船纷纷进港避风,程某的螃蟹收购生意大受影响。
“9月一直有台风,船都没开几次,他们一直休息没干几天活。”程某为难地说:“法官,我已经发放了部分工钱了,不是我故意克扣,这个月我亏了几十万,真拿不出钱来。”“做生意都是有起有落的,这不是拖欠工钱的理由。他们从大山里出来打工,做体力活赚工钱不容易。”王渊洁耐心地给程某释法析理,“如果去法院走诉讼程序,按照法律规定你也是必须要支付工人工资的。”经沟通,程某提出再支付小伙们每人5000元劳务报酬。
与程某聊完,王渊洁接着找13名彝族小伙沟通。在陈颖的安抚下,小伙们的情绪已缓和下来。“渔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大,9月确实螃蟹少,老板生意也亏损不少。”王渊洁适时提出了程某的还款方案,“如果你们接受老板的还款方案,我让他在你们过年前付清。”随后,王渊洁向他们介绍了诉讼流程,如果争议较大,要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酌情裁量,从立案到判决需要一定的时间。
最终,小伙们同意了程某的还款方案,程某分两期支付13人每人5000元劳动报酬,并当场借钱履行了第一期款项,法院也给双方出具了司法确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