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上阵”的基层干部“腰杆挺直”了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健全了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为有效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提供了制度遵循。
《若干规定》的出台,鲜明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衢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基层事务准入”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大方方为基层“撑腰”、实实在在帮干部“减负”,正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务实之举。
当好基层干部的“娘家人”。衢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专门为基层减负而开发匿名举报平台,就是“娘家人”在给基层干部“壮胆”,帮助他们“发声”。作为“娘家人”,当地社会工作部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基层工作的难点和基层减负的痛点,通过更加主动地参与这支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去,加强各个工作环节的监管,帮助他们“遮蔽”了牵扯工作精力的“阴霾”。
守好事务准入的“入口关”。在浙江,基层和网格“事务准入”各地都有探索,近年来出台的各类基层减负政策也不在少数。制度再好,也要人来落实。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上“鱼与熊掌”的难题,或多或少也会有人情世故的干扰。衢州把发力点放在了抓好制度执行上,盯牢“准事准办”这一根本久久为功,使之落到实处、贯穿始终,而不流于形式。社会工作部门也拿出了不怕得罪人的勇气,敢于顶真碰硬,让规则去束缚住所谓的“潜规则”。
办好边界不清的“为难事”。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现代化的治理,势必建立在科学高效的治理方式和务实管用的治理成效上,它与推诿扯皮、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天然对立。衢州将之总结归纳为“准事准办”四个字,即事务要准入、办理要准确,并且重点盯牢边界不清、权责交叉、给基层增加负担的事务,通过落实好几张清单捋清了权责,将大部分不合理工作拒之门外,使基层干部真正放下了负担、回归了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