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陈叶飞:
从写故事的人,变成了故事里的人
![]() |
回所途中接到新警情 |
![]() |
陈叶飞与同事在民俗活动现场 |
![]() |
陈叶飞与同事做好安保工作 |
![]() |
陈叶飞所在的派出所 |
![]() |
出警的山路 |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胡筱俊
“没想到,自己从写故事的人,变成了故事里的人。”对于民警陈叶飞而言,这个春节意义非凡。
此前,陈叶飞是磐安县公安局的宣传辅警。每次采访,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时常羡慕民警能够直面群众解决问题。去年8月,陈叶飞正式成为盘山派出所的社区民警。
正月初三早上8点30分,陈叶飞用“新身份”,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个新春值班。
反诈是持续性的工作
记者和陈叶飞攀谈时,一对中年夫妻走入盘山派出所值班大厅。
原来,大叔怀疑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陈叶飞接过手机,检查发现,原来是一项保险扣款。得知没有被盗刷,大叔明显松了一口气,“都不敢跟孩子说,怕又要被他讲一顿……”
陈叶飞腼腆笑了笑,把手机递回去:“你们手机不要去乱扫二维码。有不会的可以问问小孩,或者来派出所问我也没事的。”解决完事情,陈叶飞将这对中年夫妻送到门口。
“群众会来问是好事,一来可以确定他们没有被骗,二来也帮他们解决了问题。”陈叶飞说,就怕群众窝在家里“投资理财”,等真被骗了钱,就棘手了。
盘山辖区老年人居多,过年前,陈叶飞就发挥自身修图特长,制作了反诈宣传图片。不少居民遇到疑问都会直接找民警,有的也会上派出所核实情况。
“以前做宣传,从没有想过反诈工作需要‘点对点’跟踪。一些智能设备使用起来不是很熟练的群众,都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易受骗群体。”陈叶飞说。
每次都是“盘山之旅”
下午2点多,下着雨,盘峰乡北坑村报来一个警情,一户居民的遮雨棚布不见了。
北坑村位于盘山派出所辖区的西南方向,是与仙居的交界地带,村庄处于两座大山的山坳处。
处警途中,陈叶飞坦言,对于民警处警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他通过以往的新闻报道早已“了如指掌”。然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社区民警,直面处警现场时,才发现那些“皆大欢喜”的大结局背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民警们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付出了多少劳心劳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
去年12月下旬,有个包工头因为没有拿到工程款,便在工程项目部与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争吵。了解情况后,陈叶飞与同事赶到现场。
“对方情绪异常激动,口水就直直‘喷’到我脸上……可那时候,也不能抬手去抹呀!”陈叶飞回忆,接处警看似是简单的警务流程,却需要极大的耐心。他花费近1个月才解决这起劳资纠纷,并取得了当事人的肯定。
盘山公路上,雨刮器越刮越快,山林都被水雾包围,能见度极低,原本大半个小时的山路,开了快1小时。
“您好,您的篷布放在哪里?”处警途中,陈叶飞已与报警人电话沟通,得知具体位置。在寻找篷布时,一位阿婆得知民警的来意后,连忙表示“误会大了”。
经过一番询问,原来两家是多年好友,平时往来也多。碰巧这天下雨,阿婆见到报警人家的篷布一直空着,就想着先借来用,等雨停了再还回去。误会解开了,陈叶飞为他们做了登记,便返程了。
“以前写新闻都是‘大事儿’,成为片儿警之后才知道,原来村里这种小事,还挺常见。”陈叶飞说,当地村子分散,处警经常开启“盘山之旅”,但只要群众平安无事,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守护“每一刻”平安
警车发动回程,又是近1个小时的车程。
返程途中,陈叶飞接到所里电话,来了一个新的任务——反诈高危人员劝阻,人在盘峰乡盘峰村。
“得亏现在接到任务,顺道就能去了,不然又得过来一趟。”陈叶飞回忆,“我最高记录是一天跑了3次北坑村,来回2小时,相当于一天6个小时就在车上了。”
警车往盘峰乡开去的路上,陈叶飞随身带着的值班小灵通,又响了起来。原来是一位家长,手机被小孩拿着玩,结果被扣款两千多元,他分不清是被诈骗还是充值游戏。“以防万一,您先去派出所核实一下……”陈叶飞回复。
盘峰村位于山脚,下了山,见了反诈高危人员。
“哎呀,你们不用这么辛苦跑一趟。”见面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自述家里最近取现了一大笔钱,用作儿子婚礼订金,也是因为取现异常,让她成了“反诈高危人群”。检查完阿姨家的情况,确认没有被诈骗的风险后,陈叶飞与阿姨道别。
“刚刚有没有一个家长来过?小孩用手机充钱的!”所里值班民警摇摇头,陈叶飞觉得不放心,又给对方打了个电话,“已经处理好了,有个亲戚帮忙申诉了未成年退款……”虽然对方没被骗,但陈叶飞仍在电话里向对方熟练地进行了一遍反诈宣传。
“今年央视春晚,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副所长楼仁斌说,他的心愿是守护好一方平安。”陈叶飞表示,自己的心愿也是一样,不管是写故事的人,还是故事里的人,作为人民警察,就要造福一方。
晚上6点多,陈叶飞与同事又马不停蹄地前往盘峰乡沙溪口村——村里组织舞龙灯,他们要去保卫。山林间一户户农家亮起灯光,夜幕中,阖家欢聚一堂,警车警灯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