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开出“诊断单”,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杭州江干区用“智慧大脑”构筑平安大网
“智慧大脑”值班照片 |
智慧平台指挥联合执法 |
本报记者 陈普阳 通讯员 王雅
嫌疑车辆经过智能围栏,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让它插翅难飞;
群众反映问题,由系统“收单”,让信息“跑腿”,部门联动执法,解决难题;
系统经云计算一键开出“诊断单”,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平安建设,离不开科技的力量。自2015年来,杭州江干区运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搭建智慧治理平台,基本实现平安综治“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业务运行融合归并、公共服务综合集成”。该区旨在在前段发力社会治理,提前化解矛盾冲突;在后端提高治理能力与速度,形成“互联网+社会治理”的长效运行机制,让百姓享受平安成果,为平安浙江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智慧大脑”追求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杭州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记者看到室内屏幕上闪动着一条信息:有群众反映路边树枝被大风吹折了,挂在空中,摇摇欲坠。考虑到吹折的树枝可能伤及周边路过群众,几秒钟之后,平台工作人员便把情况转给了城管、绿化等相关部门;不到1分钟,相关工作人员就领走了任务……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轻点鼠标,大屏幕上显示出所有巡防队员的实时定位以及监控位置。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指挥室工作人员立即就近指派巡防队员前往现场指挥疏导。很快,这个隐患被成功排除。
事实上,这个帮了大忙的“聪明大脑”,只是智慧治理平台的一个缩影。目前,江干区整合8个街道、18个重要区级部门的重要数据,融合公安、城管以及社会面视频监控4000余个,形成了“三实”信息(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组织)、视频资源、GIS(地理信息系统)三大数据库,让“智慧大脑”更聪明。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国首个采用GIS系统的智慧平台,平台应用三维技术服务于城市管理之中。“这个项目是杭州市测绘与信息局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首次合作,实现城市地理数据共享,让大数据能真正‘活’起来。”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张军民说。
同时,该数据库能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向各个神经末梢进行输送应用服务,让各个部门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智能和科学。目前,这套系统已经用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民生服务等各项社会领域。
此外,大数据的运用还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应对城市内涝为例,记者看到,只要将相关气象数据输入智能平台系统,它就能准确分析出辖区容易积水的路段,并用不同颜色标出严重程度,为政府调配防汛物资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撑。
“作为老城区,这里流动人口激增,社会结构复杂多样,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因此,我们努力探索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化的新型智慧发展模式,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注入新活力。”江干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解决“刺头”问题的大平台
平安幸福,解决民生问题是关键。为此,江干区建立了区、街两级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并建立问题流转处置系统和平安数据系统;在全区8个街道和东站枢纽管委会全面建立可视化指挥平台,打造覆盖全区的综合指挥体系。如今,当地通过两级平台和流转处置系统,街道与各部门信息畅通,实现了所有事件的联动处置。
家住和谐嘉园的刘阿姨这些天心情格外舒畅,因为几天前,她家楼上的幼托机构终于搬走了,她说:“再也不用忍受噪音的折磨了。”
2017年1月,这个小区的居民楼里陆续开出了5家无资质的幼托机构,居民们怨声载道。指挥平台迅速跟进,根据联动处置机制,要求公安、市场监管、消防、教育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最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江干区提出一般问题“三五”工作规范,即街道内部问题必须5小时内派单、经中心流转问题必须5小时内接单,5个工作日内必须处理完毕。除了采集、上报、交办、处置、反馈、回访、评估一系列程序,系统还打通了纪委监督执纪的工作链路,更有效地监督职能部门和干部的履职情况。目前,问题流转系统已上报问题44000余条,实时办结率达到99.98%。
精准捕捉、精准处置缘于智慧治理平台强大的触角和信息采集机制,目前江干区已将信息收集的渠道延伸至“毛细血管”,全区144个村社被统一划分为540个网格,1600名网格员以及楼道长、党员、民警、社会组织成员等全部编入网格,形成了一张真正的“平安大网”。
通过智慧平台的大数据、统筹性流转平台,以及与公安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的支撑,辖区治安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16年江干区警情报警量同比下降了7.15%,其中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扒窃案件分别同比下降52.78%、53.11%、49.25%;2017年截至目前,侵财案件的发案率同比下降67.6%。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指数更强了,幸福指数也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