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150℃的高温,他们让破损路面“重生”
倾倒滚烫的沥青 |
摊铺沥青,一弯腰,热气烫脸。 |
清理铣刨机刨起来的废料 |
本报记者 许梅 实习生 胡宗昊 通讯员 陶晓敏
夜幕降临,马路上的热气仍在蒸腾。
杭州市学院北路萍水街路口,当人们如鸟儿归巢般纷纷往家赶时,穿着橘色工作服、套着反光背心的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刨开路面表层,清理废渣,铺洒乳化沥青,摊铺上新的沥青、轧平……他们,要让破损的路面完成一次“重生”。
他们,就是道路养护工人。7月13日晚,记者赶到养护现场时,白天的高温余威仍存,马路上热气蒸腾,可养护工人并不在意,“我们把路养护得更好一点,干活更快一点,大家回家的路就更畅快更安全,回家也能早一点。”
一组6人,年龄几乎都在50岁以上。伴着维修车的轰鸣、呛人的粉尘和刺鼻的沥青味,这群在马路上挥洒汗水的快乐大叔让人肃然起敬。
无暇掸灰尘 奋力舞镐头
57岁的董来顺是杭州市拱墅区市政园林管理所道路养护班的班长,入党5年的他干这行已经38年。长年累月在马路上工作,他的脸被晒得黑里透红,“我们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但晚上作业较多,主要是为了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当晚要维修养护的这段路在十字路口、学院北路机动车道的最东侧。由于来往重型车辆的碾压,这段路面变形严重,有的凹陷,有的拱起。按照杭州的规定,这种破损路面在巡查人员发现上报后,必须在48小时内维修养护完成。
董来顺麻利地放好绕行标志牌和锥形桶,标好施工区域。在他的带领下,其他人开始投入“战斗”。最先出动的是铣刨机,一个人站在上面操纵方向盘,就能用刀头把破损的路面压碎、刨开。但铣刨机还是会有刨不到的边边角角,这时候就要靠师傅们用洋镐抠挖了。
高速旋转的刀头卷起4厘米厚的柏油路面表层,也掀起尘土,落在师傅们的头发上、肩膀上,呛得站在一边的记者不住咳嗽,但董师傅他们却无暇掸去灰尘,只是奋力地挥舞着镐头。
“我们这边除了小毛,其他人都50多岁了。”董师傅指了指正在开铣刨机的毛奇慧,顺手解开工作服最上面的两颗纽扣,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流到颈部,又滑入胸口,“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活,嫌太脏太苦太累,就我们一直坚持着。”长期的路面养护,使董师傅的手指甲被沥青涂成了暗淡的黑色。
其实,董师傅口中最年轻的毛奇慧,今年也32岁了。刚从铣刨机上作业下来的他,衣服黏答答地贴在身上。“我等会再接受采访吧,‘老大哥’们在忙,我怎么能停?”他拿起扫把加入到清扫废料的队伍中,一下一下,扫把在他的手中“唰唰唰”地挥动着,干脆有力。
“没有分工,因为每道活都要大家一起搭把手。不用说也不会有人在旁边闲着。”58岁的茹海江挥舞着洋镐,正和窨井盖边一处铣刨机铲不到的沥青块较着劲。一旁,52岁的鲁金龙和54岁的侯新明也是满头大汗,正努力把沥青碎粒扫得干干净净,“哪怕一点没扫干净,都会影响到新沥青和底层的粘合度”。(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