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又是因校园贷惹出的麻烦

4万借款“滚”成16万 被逼债他竟去盗窃

  本报记者 高敏

  本报讯 高息校园贷款套路深,由此引发的悲剧时常见诸报端。日前,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盗窃案中,被告人也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一次投资失败后,不得不通过“校园贷”以债还债,最终不堪重负走上歪路,网络盗窃4.5万元用来支付高额利息。

  2015年,李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大学口腔专业,因为表现突出,他被选为班长,辅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在学校,李某学习刻苦,热爱体育,还经常组织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然而,2017年6月,这位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却站上了杭州市上城区法院的法庭。

  经上城法院审理查明,2016年11月9日,被告人李某从他人处获知,利用抓包软件可盗充某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的理财账户来非法获利,于是,他偷偷用一名叫郭某的人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进行操作。李某先在账户充值300元,利用申购的某款理财产品的系统漏洞,用抓包软件篡改后台数据,盗充4.5万元到郭某的账户并全额提现。

  上城法院一审认定李某犯盗窃罪,判处他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随后,李某因不服一审判决,委托律师向杭州中院提起上诉。

  李某的辩护律师表示,对于法院查明的犯罪事实,李某并没有异议,但他认为一审判决实刑,量刑过重。律师介绍,李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背后,其实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原因。

  原来,李某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为了减轻父母负担,2016年,李某听说一个叫“CMB金融互助平台”回报率相当可观,就决定尝试着拿一笔钱出来投资,自己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投资需要筹集4万元本金,这对身上只有微薄生活费的李某来说,压力不小。他仔细计算了CMB的收益率,反复斟酌,决定先向一些网络贷款平台借款,等投资返利后再来还贷,赚取利息差额。

  社会经验尚浅的李某没想到,“CMB金融互助平台”乍看人气爆棚,实际上涉嫌集资诈骗,他刚投入4万元投资款,平台负责人就卷款跑路,钱全部打了水漂。

  此时的李某傻眼了,他根本不敢告诉父母,只能自己默默“扛”了下来。当初,李某为了筹集本金,高息向各个贷款平台借款4万元,却背上了6万元的债。投资失利后,李某债务缠身,只好继续向各个网贷、校园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债滚债、利滚利,欠债数目越来越大,直到案发前,李某的全部债务还款金额总共达到16万元左右。

  直到案发后,李某的家属才得知李某借款、还款、盗窃的整个过程,家属第一时间筹钱退赔了被害单位,并取得对方谅解。

  辩护律师说,李某只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学生,根本无力归还十几万元的债务,他是在不堪催债的压力之下,一时失足才犯下错事。律师认为,李某的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区别于传统盗窃犯罪,希望法院能考虑到他的犯罪动机,对李某从轻处罚,判处他缓刑。

  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浙江法制报 一版要闻 00001 4万借款“滚”成16万 被逼债他竟去盗窃 2017-07-17 2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