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区好,我就喜欢住在这里”
舟山香园社区“三治”模式搭建平安“桥梁”
9月19日上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一批全国综治战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浙江省更是捧回了3个最高奖“长安杯”等一大批荣誉,其中包括舟山市定海区昌国街道香园社区等6个综治先进集体。这些“全国先进”,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本报记者 郑嘉男 通讯员 韩文婷 周继祥
走进舟山市定海区昌国街道香园社区,环境优美、路面整洁,社区服务中心宽敞明亮,树荫里、凉亭中,居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悠闲地聊着天。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香园社区不断摸索,用实际行动“织”出一张守护居民安居乐业、辖区安定有序的平安网。
自治,架起居民 与社区沟通的“桥梁”
方舟是香园社区金鹤小区的居民,退休后,他主动承担起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金鹤小区业委会是小区的一个自治组织,“当下问题当下解决”,这是业委会给居民的承诺。就在8月中旬,小区附近的店面房改造装修,临时放置在路上的钢管把居民的车子轮胎给戳破了。晚上9点,居民找到方舟,他顾不上休息,马上联系了社区党委书记陈艳红一起协调,不到1个小时,这事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业委会这个自治组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架起了居民与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陈艳红说。近几年,香园社区在没有物业公司的状况下,实行“准物业化管理”,物业费的收取率达98%以上。香园社区的“准物业化管理”实行的是社区管理与业主自治相融合的方式,由群众“公选”成立业主委员会,协助社区决定和处理小区公共事务,并采取“社工+党小组长+网格信息员+专业志愿者+社会各方力量”的方式,及时收集上报各类信息,达到了“1+1>2”的效果。
法治,寻求特殊人群
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在双桥街道有一处爱心农场,经常能看到香园社工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小学生等采摘蔬果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这片爱心农场,由香园社区阳光爱心公益队的成员出资承包,而这些成员,以前都是社区戒毒人员。
为了协助社区戒毒人员参与公益,香园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了阳光爱心公益队和同伴教育小组。除了爱心农场,戒毒人员还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
社区戒毒康复、社区矫正、军民融合等21个项目,都是香园社区以不同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发的。例如“关心桥驿站”社区矫正服务项目,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教帮扶活动。此外,社区还会不定时地组织这些青少年参加义工服务、重阳节慰问等活动。
同时,香园社区推行邻里守望工作,组建了由党员、小组长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实现了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保证了社区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截至目前,社区未发生抢劫、群体性吸毒、聚众赌博等可防性案件。
共治,打造通往
幸福社区的“桥梁”
今年2月底,香园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香园社区有800多名志愿者,其中有近300名志愿者一年参与社区活动时间达到了1000小时以上,社区的“民星墙”上就保留着这些志愿者们最美的笑容。
“我哪儿都不去了,这个社区好,就喜欢住在这里。”社区居民胡阿姨的女儿一直想接母亲去自己家安度晚年,但是胡阿姨执意不去。“街坊邻居都很关照我,我对这里有感情。”胡阿姨说。
香园社区将社区划分成8个网格,推出多个特色楼道,并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增进网格居民间的交流。同时,社区通过网格系统将收集到的居民信息建立档案、同步管理,实现了第一时间掌握群众信息。
“如果社区工作人员是掌心,老干部、志愿者、文化团队等就是手指头,只有握成一个拳头,才会有更大的力量。”陈艳红表示。她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社区工作要做得好,必须发挥“共治”的作用。
遵循这一理念,香园社区积极倡导居民群众形成有序组织,对运行良好的培育扶持成社区社会组织并鼓励登记备案,并通过发现、动员、培养辖区内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带头人”,实现社区社会组织从“社区主导”逐步过渡到自营自建、规范管理。据统计,2015年以来,社区已成功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个,培养社会组织骨干4名、成员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