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流域首次实行禁渔期制度
捕鱼人渔歇时在忙啥?护鱼!
许建国正在巡查护鱼 |
禁渔期衢江江岸上停放着渔船 |
本报记者 王索妮 通讯员 邹树寿
初见钱名友的时候,你很难把他和渔民联系到一起。人们印象中的渔民皮肤黝黑、身材健硕,还很可能自带沧桑浑厚的嗓音。但钱名友不一样,他穿着整洁,说话轻声细气,有一股教书匠的气质。
这些年下来,钱名友的身份确实不只是渔民那么简单。他所在的龙游县,目前还有103户渔民,其中包括38户世代以捕鱼为生的传统渔民。渔船安全检查、渔业队惠农政策落实甚至水上搜寻救助等,除了政府职能部门,总还要民间力量一起上上心,于是,2007年,龙游成立渔民协会,朴实热心的钱名友当选为会长,一干就是12年。
渔民中间流传着一句话:“不吃四月鱼,万千鱼仔在腹中”。这一点,在今年可以说是得到了最有效的落实。今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钱塘江流域首次实行禁渔期制度。但在这个本该享受清闲时光的“空窗期”,钱名友却更忙碌了。
捕鱼人成了护鱼人
51岁的许建国怎么都没想到,打渔半生后,自己竟变成了护鱼人。
衢江,过龙游境河道28公里。千百年来,两岸村庄百姓都将其视为母亲河。许建国的祖辈从建德迁到衢江水域龙游段,在浆声灯影中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一条船、一家人、一辈子,是很多传统渔民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许建国从小生活在船上,船舱又矮又小,腰都直不起来,只能盘着腿坐。每天天没亮,他就要帮家人一起清洗船身、晒鱼网,再根据天气情况决定要不要外出捕捞。和陆地不同,渔民的生活极受天气影响,要是遇到恶劣天气,整日里都提心吊胆。
清苦的日子里也有喜悦,这喜悦正是来自丰收。许建国喜欢用“聪明”来形容鱼,“它们白天警惕性高,会避船避人,到了晚上,视觉变差,警惕性降低,倒是更好捕一些。”于是,渔民多数选择晚饭后行动,更多的是夫妻档,两个人一条船,撒下刺网的时候,就像是等待考试放榜的考生,不知收成能有几何。待零时收网,第二天一早就赶去市场上和鱼贩子交易。
为了改善渔民居住环境,早些年,我国陆续启动以船为家的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在此之前,像许建国这样的迫切想要改善生活的渔民就将码头附近的姜家村作为落脚点。上了岸、盖了房,一家人的生活自然也便利了许多,子女入学、老人就医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衢江里的鱼是捕不完的”。在渔业发展的黄金岁月,包括许建国在内的每个渔民都坚信这一点。可上岸过上好日子了,捕捞工具也与时俱进了,许建国收网时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鱼一年比一年少了。
关于这一点,身为渔民协会会长的钱名友也注意到了。只是关于渔获物减少的原因,大家却没真正确认。有的人说,是因为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使得衢江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有的人则认为,是深水小眼网滥捕,把小鱼都一网打尽了。
在钱名友看来,要想水中的鱼儿多起来,像眼下的春天就不该撒网,“春天是鱼类的繁殖期。以前小辈要是被长辈看见捕捞小鱼或是待产的母鱼,就会被呵斥,得赶紧把鱼放生。”不过这样不成文的规矩,在渔民不减、“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变得越来越苍白。“毕竟,任何一个渔民都不想空手而归。”钱名友曾担心,这样下去,恐怕老一辈渔民手上磨出的茧还来不及消去,衢江里的鱼就被捕完了。
转机出现在2月27日由龙游县农业农村局主持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会上,包括许建国在内的所有与会渔民都拿到了一本宣传册。
渔民们大多不识字。工作人员为此详细介绍了册子中的内容:从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钱塘江干流全面进入禁渔期。禁渔将影响钱塘江、富春江、衢江等钱塘江流域干流,范围涉及杭州、衢州、金华等地市。禁渔期间,除休闲渔业、娱乐性质的垂钓外,所有的捕捞作业都被禁止了。
讲解完后,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安静了。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个政策出来,对于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无疑是意味着短暂失业和缺少收入来源。
“我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把目光放长远些,禁渔是好事。”会后和渔民朋友的交流中,钱名友字字恳切。许建国他们也就此成为了护鱼人。
(下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