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八一特稿

拿命上战场,用“心”对群众

  本报记者 许梅 通讯员 王良辰 

  对着桌子上厚厚的一摞案卷材料,53岁的范正军眉头微皱,细致而又快速地一页页翻看审查。特赦工作开始后的这段时间,整个部门都在为这件事情加班加点地忙碌,范正军也差点忘了放进自己身体里的那两个心脏支架。

  “比起拿命上战场,这都是小事。”范正军呵呵地笑着,一脸淡定。

  从军官到检察官

  范正军是临海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主任。1995年转业到临海市检察院后,他有10年在反贪部门,13年在控告申诉部门。有人曾劝他换一换岗位,“树挪死,人挪活”,但范正军不以为然:“在哪里都是一样干工作。”还用部队里常说的一句话跟同事们开玩笑:“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1984年,当年18岁的年轻小伙范正军加入了陆军某部。两年后,他考入江西南昌陆军学院步兵指挥系。军校毕业后,他被分到上海警备区,1989年当上排长。 1995年,上尉连长范正军戴着一枚个人三等功勋章,从部队转业到了临海市检察院。

  在军校学步兵指挥专业的范正军,突然要面对完全陌生的法律专业,难度可想而知。但部队里十多年的峥嵘岁月,磨炼出了他不服输的性格。那一年,范正军挤出空余时间,从零开始,啃下了数十本砖头厚的法律书籍,后来还成功地通过了检察官资格考试。

  老访户说,

  不能对不起范检察官

  2001年,最高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抓逃专项行动,时任临海市反贪局副局长的范正军,又开始了天南海北地外出追逃。经历了整整一年车轮上的颠簸,临海市检察院劝返、抓获在逃人员17名,成为浙江省追逃先进单位。

  2005年任控申科科长后,在反贪局干得风风火火的他,又一次转型。控告申诉部门一直是检察院为民办实事的“窗口”,军人出身的范正军,很快成了很多老信访户经常拜访的“老朋友”。每当有群众来访,不管工作有多忙,范正军都会热情洋溢地倒上一杯茶水,耐心听完来访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能当场答复的立即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指定专人负责,事后及时回复,给群众一个明白。

  2009年3月,范正军获评临海市劳动模范。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会心脏病突发,一直以为只是累了,休息一下就好,直到去医院检查时被医生“留下”住院,他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当年5月,范正军因冠心病做了支架手术。

  做过心脏支架的人,不能剧烈运动,也不能劳累和情绪激动。手术回来后,同事们都担心他还能不能在控申科工作,但范正军摆摆手,“放心,接待群众来访本来就不是靠吵吵嚷嚷就能解决的活儿,只要用心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总能换来理解和信任。”在范正军和部门同事的努力下,那几年,临海市检察院化解了一大批信访难案积案,很多老访户说:“范检察官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如果我们还不接受调解,就太对不起他了!”

  为了襁褓中的婴儿

  奔走8个多月

  2017年任临海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主任后,在工作交接时,范正军就知道有一个相当棘手的案子:女毒贩郭某因贩卖毒品、开设赌场两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3个月,但交付执行中却发现郭某已怀孕,只能暂予监外执行。后来,郭某哺乳期满需要收监,但因为生父不明,婴儿的抚养成了难题。为落实孩子的抚养问题,办案人员辗转多次与郭某的亲属沟通,但都没人愿意伸出援手。郭某需要收监,但襁褓里弱小的孩子也需要妥善保护,怎么办?

  “其实,郭某已完全不适合当孩子的监护人。”范正军说,在多部门协调始终没有进展后,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需要依法解决。2017年12月,临海市检察院依据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向临海市民政局发送检察建议,建议向法院提出撤销郭某监护人资格,并指定临海市民政局为郭某儿子的监护人。2018年1月,郭某陪同儿子在医院做完检查后,孩子由民政部门妥善安置,郭某也于当天下午被顺利收监。虽然为这事奔走了8个多月,但范正军觉得,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这些都值得!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范正军从事检察工作的第25个年头。25年里,他收获了浙江省公务员廉洁高效先锋、全省政法系统“集中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活动”先进个人、台州市十佳检察官等20多项个人荣誉。从部队里的戎马生涯,到检察机关里维护公平正义,范正军说,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愿意一刻不停地走下去。


浙江法制报 八一特稿 00008 拿命上战场,用“心”对群众 2019-08-01 2 2019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