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最多跑一地

杭州文晖街道力促矛盾发现“早”解决“快”处理“好”

“红黄蓝”三色工作法让居民“最多跑一地”

  本报记者 胡宗昊 程绍亮 

  “烦事,难事,焦点事,事事关心;你议,我议,大家议,民主商议!”7月8日,在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优秀调解员展演”活动上,调解员们的一席话,引来台下一片叫好声。

  当天,“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主题采访团第一站来到文晖街道现代城社区。近年来,文晖街道按照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做好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利用“红黄蓝”三色工作法,以党建引领、群防群治力量、智慧化平台为基础,走出社会治理新路径,实现矛盾发现在楼道、解决在社区。

  激情与奋进“红” 一名党员一幢楼

  “这不是邵姐吗?那位‘网红’网格员啊!”现场,之前参与中国长安网致敬“最美网格员”浙江站直播活动的现代城社区党委书记邵莉静,被采访团记者一眼认出并“求合影”。

  “今年年初,疫情发生后,我们社区来自重点地区的居民多,防控压力大,最多时社区内有241户留观家庭,10名社工连轴转。这样的背景下,街道提出了‘一名党员一幢楼’。”邵莉静介绍,自1月27日起,文晖街道率先吹响党员集结号,8个社区、27个网格、350余名党员对辖区345幢住宅楼进行分幢包干,积极协助街道、社区开展防控工作。

  为何能一下子带动这么多人?包楼党员戚鏐盛道出原委。“平时社区做的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之前有户居家隔离人员晚上急需药品,邵姐凌晨两点接到信息后,冒着大雨骑着电动车就去了。”不少人就被这份精神感动,积极响应报名。

  不仅在疫情防控时期,日常,街道的党员们也当好家门口的“联络员”“服务员”,实时反映居民意见,为民排忧解难。京都苑社区党委书记王晓燕就跟采访团分享了在党建引领下小区治理由乱到治的过程。  

  温情与服务“黄” “和事佬”助力复工复产

  现场,采访团碰上文晖街道“武林大妈”“和事佬”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斯利民在“优秀调解员展演”总结汇报活动上授课。斯利民说,诞生于2008年2月的文晖“和事佬”,由一群熟悉法律、德高望重的居民自发组成。“‘和事佬’发现矛盾‘早’、解决‘快’、处理‘好’,居民对这样的‘邻家大伯’倍感亲切,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也愿意向我们倾诉”。

  今年企业复工复产初期,复工流程、健康码申请、物资需求等问题接连出现。为协调相关诉求,文晖街道借助“和事佬”群防群治力量,推出驻企信访代办制,以“信访代办+驻企服务”的形式,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高效与便捷“蓝” 智能化手段赋能治理

  抗击疫情期间,文晖街道在下城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支持下,快速成立健康码工作专班,依托“智汇”文晖数字驾驶舱,进一步开发启用“1call健康码申诉答疑和复核自主申报平台”,从处置流程与办理方式两个层面优化精简。通过智能助理“小依”,可以在线咨询各类疑难问题;通过“1call”线上物资申请模块,街道帮助辖区企业、店铺协调口罩近17万只。

  文晖街道还开发了“三合一”健康码智能门禁系统,出入小区时,只要在门禁处照一照,就能自动显示出是否为本小区居民、健康码红绿情况以及体温数值,无需摘口罩也能正常通行,既“严管控”又“保畅通”。“‘刷脸’就行,手机都不用掏,方便!”采访团记者对此点赞道。

  文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斌介绍,“红黄蓝”三色工作法是“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体系的具体实践,是打造群众家门口矛盾“终点站”、实现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的有效抓手。

  “浙江的‘枫桥经验’之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这次再次来‘取经’,又惊艳了我。浙江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非常值得学习!”江苏法制报新媒体部主任明磊说。

  西部法制报记者王进对“武林大妈”“和事佬”印象深刻:“看到他们马甲上‘平安文晖’的字样,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他们聊起调解工作时脸上洋溢的自信和自豪感,也令人动容。”


浙江法制报 最多跑一地 00006 “红黄蓝”三色工作法让居民“最多跑一地” 2020-07-09 2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