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马岭交通劝导站里的守与望

  本报记者 王索妮 见习记者 周诗宇 通讯员 张琳 

  8月4日,台风“黑格比”过境杭州,210省道两边,层层叠叠的群山被氤氲云雾缠绕,看不清真容。车行其中,缥缈之感恍如幻境,直到行至杭州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境内,才被一旁的防撞护栏和点亮的告示牌拉回现实。

  “7公里下坡”“已致30人死亡”,牌上的数据衬于翠微间,分明诉说着“危险与美丽并存”的道理。这里,曾每隔一段路就有生命作代价,久而久之,便成了附近村民闻之色变的“夺命坡”。

  2013年,马岭交通劝导站的出现,让“夺命坡”重现“岁月静好”的模样。值守在站里的建德乾潭镇的四位老党员:75岁的姚台志,年近六旬的任承龙和曹世强,以及52岁的任仕忠,两人一组一天两班,全天24小时风雨无阻地坚持了7个年头,守望的故事也盘桓在几人各自的记忆里。

  老司机也“马失前蹄”

  一辆红色的重型货车刚钻出黑洞洞的马岭隧道,便减速靠边,熟门熟路地停到了劝导站门前的空地上。司机熄火、下车,麻利地拧开路边的水龙头,皮管里的水“哗哗”地浇在滚烫的刹车毂上,“呲啦呲啦”的沸腾声传得老远。

  “前面长下坡,慢点开。”一旁看着的任承龙忍不住念叨上几句。司机咧着嘴乐了:“放心,我可是开了20多年大货车的老司机!”

  这句话并没有让任承龙吃下“定心丸”。他回忆起早些年,一辆辆重型卡车从马岭飞驰而下、马失前蹄,其中就不乏老司机掌“舵”。

  这也难怪。该路段坡度大、弯道多,重型货车行进时,司机通常会频频刹车,连续制动减速,轮毂温度不断升高,很容易造成刹车失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再出色的驾驶技术也难以弥补。

  其中2013年的两起惨烈事故,警钟振聋发聩。先是4月4日清明节当日,一辆重型货车直接翻出右侧路面,撞毁上梓洲村文化礼堂,致4人罹难。一个多月后的5月15日清晨,又有两辆重型货车碰撞起火,车上几人无一幸免,尸体被烧得焦黑。也正是这两场悲剧,促使当地下决心在马岭隧道出口处设置执法劝导站,聘用劝导员为路过车辆提供免费加水服务,避免货车因淋水不足导致刹车失控这一“要命”的隐患,同时对过往司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当过20多年村主任的任承龙,有着当村警的经历,首先被物色到劝导员行列中。此前的两场事故,在任承龙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阴影。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为人直爽、责任心强的他当即答应了下来。只是再寻找“同行者”,却成了一桩难事:大伙儿不是嫌工资低,就是抱怨工作苦,纷纷摆手回绝。(下转2版)


浙江法制报 一版要闻 00001 马岭交通劝导站里的守与望 2020-08-07 2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