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数字报纸


15版:面孔

新一代哨兵中英街上写忠诚



  在广东深圳沙头角镇有一条百年老街名叫中英街,尽管它只有250米长、4米宽,却因其以街中央作为大陆与香港的分界线,实行“一街两制”而闻名于世。担负中英街边防执勤保卫任务的,是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六支队十三中队。1996年12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该中队“沙头角模范中队”荣誉称号这一全军最高荣誉。 

  近日,在该中队被授称荣誉称号15周年到来之际,记者专程走进中队基层执勤一线,近距离感受“霓虹灯下的新一代哨兵”,听听模范中队新时期忠诚履职服务人民的点点滴滴。

  15年无违规违纪 

  “在执勤当中受的诱惑比外面多多了,但一定要抵制住。”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24岁小伙子王永亮告诉记者,去年的一天晚上9点多,在中英街桥头,一名体态臃肿的中年妇女进入他的视线,他发现她眼神飘忽,形迹可疑。在核实身份证后,王永亮通过“探测仪”发现她身上有违禁物品。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个妇女掏出厚厚一摞钱塞给王永亮。“这里给我不方便,咱们到后面。”王永亮一边稳住她,一边把她带到了警务室。后经查,这个妇女违规携带手机内存卡2万余张,案值70余万元。 

  15年来,模范中队党支部始终坚持用党和军队的创新理论培养教育官兵,始终坚持文化育警和正规化建设,在中英街这个两种社会制度的交会点、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思想文化交汇融合的特殊环境里,确保了官兵政治上绝对合格,对党和祖国的赤胆忠诚。 

  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得15年来中队没有发生任何违规违纪事件。

  24小时通关

  因“一条小街、两种制度”而闻名于世的中英街,作为敏感的边防禁区,曾经实行着极为严格的宵禁制度:每天零时至凌晨6时任何人不许进出关口,沙头角的居民经常因为误了时间而有家不能回。随着香港回归后深港两地居民往来的日益频繁,合作交流更加紧密。2003年,广东边防总队主动顺应深港居民早日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的愿望,报请上级同意,取消了中英街边界特别管理区的宵禁。 

  宵禁取消了,可中队的担子更重了。24小时的通关执勤让官兵们连轴转,有的官兵每天执勤时间长达12个小时;平均每天每名验证官兵要微笑2000多次,敬礼3000多次,说“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之类的文明用语1200多次。“一天下来,脚是肿的,脸是僵的,手臂是酸的,舌头都是麻的,但一想到中英街居民再也不用为回不了家而担心时,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指导员王玉强道出了中队官兵的心声。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坚持了将近9年。 

  “不仅如此,模范中队还自我加压,想方设法方便居住在沙头角镇上的两地群众。”六支队支队长、曾任模范中队中队长的石家明介绍说。2007年9月,中队在关口为镇上7个自然村的村民开设了专用通道,1800多名到香港打工的村民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7点就要起来排队了。为了往返进出中英街上学的1000多名深港学童,模范中队在每天特定时段专门开设了两条快捷绿色通道。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们还组建了一个“爱心小组”,上学和放学时间在学校与关口之间接送学生、疏导车辆,确保了跨境学童的交通安全。 

  香港乡事会主席温华安说“:几十年来,我们沙头角居民在中英街桥头来来往往,中队官兵服务好不好,我们最有发言权。”2011年7月20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副处长钟声、温华安与香港沙头角的30多位村长,齐聚十三中队,送上一面“爱民固边好,军民一家亲”的金字牌匾。

  深港居民的110 

  15年来,模范中队全力维护中英街边境特别管理区的安全稳定,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粤港边界地区构建了一道安全战略屏障。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中队共查获走私980宗、案值9300多万元;查获非法出入境620宗、710人次;查验出入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人员1.3亿人次、车辆450万台次。 

  15年来,中英街在没有公安派出所的情况下,保持了刑事案件零发案。居民都说:“虽然没有派出所,但中队电话就是我们的110,官兵就是我们的守护神。” 

  在模范中队监控中心,记者看到,通过8路光纤,可以随时调看香港警方在该区架设的92路监控镜头。为了共同维护中英街的安全稳定,模范中队还和香港边界警察建立了警务联勤机制和每周定期会晤机制,互通警情、共享资源。 

  模范中队还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积极推进群防群治,定期召开治安形势恳谈会,并成立自治巡防队、环境督察队等。在深圳市统计局年度抽样调查中,中英街社区群众安全感指数、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都达到95%以上,是深港居民心目中的和谐之区。


浙江法制报面孔15新一代哨兵中英街上写忠诚 2011-12-15 2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