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数字报纸


06版:司法

文章导航

向这些顶呱呱的“老娘舅”致敬


为社区居民搭建“心桥” ———记杭州市上城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项朝阳 他是人民调解领域的三栖人才,曾经是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熟悉房屋质量等专业知识;后又在物业公司工作过,对物业的政策法规耳熟能详;如今又是杭州市上城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拥有熟练的调解技巧和水平。3年来,项朝阳组织和参与调解了150多起物业纠纷,为辖区居民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社区无小事 杭州市上城区是老城区。2009年,杭州市政府对市区老旧小区实施准物业管理后,上城区准物业管理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涉及5.2户业主,38个社区。各种物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且趋于复杂,给城区的和谐稳定埋下了隐患。 2009年7月,上城区司法局积极推动建立了区物业纠纷调委会,项朝阳担任专职调解员。“社区的事无小事”群众的事无小事”,项朝阳说,一些看似很小的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演变为恶劣的群体性事件。正是基于这个理念,项朝阳十分重视一些小纠纷、小矛盾,用科学的方法寻找解决矛盾的切入点,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问题小区和谐了 今年10月,南星街道海月花园新一届业主委员会成立,小区的管理、居民的生活终于稳定下来。而在此之前,小区经历了多年的无序和混乱,业主委员会和开发商之间因使用热水及设备发生矛盾;物业管理公司因物业管理费偏低要求退出小区,但遭到业主委员会的反对;业主认为业主委员会不作为,要将其罢免。各种纠纷矛盾交织在一起,一度造成多次群体性上访。 2010年6月,项朝阳积极会同街道党工委、开发商、物业公司及社区党委等部门着手调解,经过无数次协调、谈话、做工作,最终使各种矛盾得到解决,小区居民生活趋于稳定。 不计得失维护城区稳定 在人民调解的工作岗位上,项朝阳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总是非常谦虚地听取各方意见,尊重民意、善于引导当事人往和谐的方向发展,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 上城区时代广场136户业主与衣之家百货公司因产权纠纷、租赁纠纷、租金纠纷等矛盾曾造成100多人集体上访,项朝阳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调解工作中,吃住都在办公室。他利用掌握的房产业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调解工作能力,最终使业主与衣之家百货公司的矛盾得以解决。 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宏伟壮举。项朝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城区人民调解工作默默奉献。“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是项朝阳的人生准则。他用自己的努力,化解了诸多物业纠纷,赢得了城区百姓的欢迎和信任。

医院副院长转型专职调解员 ———记宁波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茅永斌 在医疗岗位上,他是宁波医学界的一名尖兵,曾担任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院党委书记。2008年,转型做了一名人民调解员后,他运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架起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桥梁,让医院多了一份责任,让患者多了一份理解。他是宁波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茅永斌。 责怪医院误诊,大姐上门投诉 2008年5月,临近退休的茅永斌从医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到宁波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当起了调解员。3年来,他接待医疗纠纷咨询130人次,让来访者意见有人听、疑问有人解释、委屈有人同情、困难有人帮助,不少纠纷就在接待中被化解了。 2008年8月13日,吕大姐来到医调委激动地说要向宁波某医院索赔。原来,早在2004年8月,吕大姐感觉上腹部隐隐作痛,宁波某医院确诊为慢性胃炎、胃窦炎。治疗一段时间未见好转后进行复诊,经肝胆B超和肝功能检查,认定是慢性胆囊炎,可仍未治愈。大约10月时,医生建议她做腹部CT,检查报告怀疑胰腺肿瘤。接受医生建议转上海长征医院检查后,吕大姐被诊断为胰腺癌,立即住院开刀。虽然手术效果很好,但吕大姐认为自己的病情被医院延误,要求赔偿。 原来是早期发现,大姐感谢医生 茅永斌翻阅了吕大姐2004年到2008年的病历后认为,医院的诊疗过程符合诊疗常规,接诊医师思路清晰,病情分析严谨,怀疑胰腺肿瘤后,及时转上海长征医院检查的措施恰当。不仅不存在延误诊断,而且是早怀疑早发现,为患者手术争取了时间。 茅永斌告诉吕大姐,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十分困难,出现典型症状时,多属晚期。吕大姐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且恢复得很好,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吕大姐听后心情舒畅多了,她一展愁眉说“:看来应该感谢这位医生才是啊!” 架起医患桥梁,公正公平调解 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独立的第三方地位,使得调解人员在纠纷的调处过程中容易得到医患双方特别是患方的信任和配合。正是基于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茅永斌要求自己不偏不倚,做到公平公正。他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清茶解渴,一腔热情办事,一声祝愿道别,从情感上缩短和大家的距离。即使面对情绪激动当事人的指责,茅永斌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计较个人得失,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将心比心。调解中,他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客观公正地提出调解建议方案。3年来,茅永斌共调解医疗纠纷170件,成功152件。他说,看到当事人的权益得到维护,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互相谅解,这是他最欣慰的时刻。

“老娘舅”抚平婚约闹剧 ———记瑞安市仙降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林则考 按照农村习俗订了婚,最后因感情不和要求解除婚约,两个人的婚事惹得两个家族聚众对立。最后“,老娘舅”林则考出马,花了4天时间抚平了这一婚约闹剧。 4年来,瑞安市仙降街道调委会专职调解员林则考调解矛盾纠纷516起,涉及金额1511万元。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一方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小两口解婚约两家族起冲突 2010年2月,瑞安市仙降街道某村的林某和徐某按照农村风俗订了婚,但一直未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之后,由于双方感情不和,无法继续生活,提出解除婚约。期间,亲戚朋友曾多次相劝,而两人的分歧却越来越大。眼看和好无望,长辈们同意解除婚约,但对此前男方给女方的订婚礼金的归属却发生了争议。 男方要求女方退回3.2万元订婚礼金,女方则坚持分文不退。为此,两个村的调解委会曾多次主持调解,但均无果。男方亲属甚至准备冲入女方家里打砸闹事,双方亲属为此事曾多次聚众打骂。调解不成后,双方的矛盾却越发激烈,仙降街道调委会得知情况后立即介入调查。 “老娘舅”介入化干戈为玉帛 林则考先是走访两家,了解问题所在。女方说,男方太老实,不像个男子汉;男方说双方感情已经破裂,没法再共同生活了。 2011年7月10日下午,林则考和调委会的工作人员召集两家人进行调解,就在调解的过程中,双方互不让步,再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气氛十分紧张,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林则考深感责任重大,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案件,于是再次调整了调解策略和方案,分头做起了两家人的思想工作。他一边安抚稳定双方的情绪,一边结合法律规定和村规民俗,耐心细致地对当事人进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劝说。 平安和睦是最大的愿望 他告诉双方当事人,再闹下去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扩大事态,不如心平气和地把问题解决好。林则考的建议得到了双方当事人认可。7月13日下午,他再次召集两家人进行调解,经过一番情与法的劝解,双方最终都作出了让步,女方同意退还礼金2万元,男方表示认可,一场解除婚约的闹剧落下了帷幕。 当事人吵吵闹闹地来,开开心心地走,这过程离不开林则考和同事们的辛勤汗水和默默付出“。家和万事兴”,这也是林则考一个普通专职调解员的朴素而真实的愿望。

老“调解”创新法律服务新平台———记南湖区司法局东栅司法所所长、东栅街道调委会主任吕萌国 2008年,他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司法所所长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吕萌国工作室”。3年来,他利用这个平台宣讲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为外来民工维护合法权益,为民排忧解难,将基层司法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他,就是嘉兴市南湖区司法局东栅司法所所长、东栅街道调委会主任吕萌国。 整合资源搭建新平台 吕萌国是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的资深“老娘舅”。多年来,他在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积极为困难老人和外来务工者提供法律服务,累计为弱势群体讨还赡养费、民工工资等12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土律师”。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交通运输的拥挤,医患关系的矛盾突出,工伤、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日益上升。为了维护受害者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吕萌国工作室整合司法所、法律援助站、社会事业所和法律服务所的资源,构筑了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的新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通过调解和法律援助,使120余名弱势群众获得了赔偿,赔偿金额达到600余万元,其中涉及人身伤亡的案件就有15起,有效地维护了受害者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调解普法相互融合 吕萌国是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有着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经历了“三五”四五”五五”普法,特别注重普法实效。在他看来,无论是调解纠纷、提供法律援助还是为弱势群体维权,都是最生动的法制课堂。 为此,他在认真总结、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展领域,把法制宣传工作融入法律实践和法律服务领域的创新理念。 于是,吕萌国融入了网上远程教育法学专家库、嘉兴市法制宣传讲师团和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学专家库,把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学法用法与化解矛盾、稳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 近两年来,他先后通过网络提供法律咨询、参加上门送法活动、展开法制讲座100余场次,让15000余人次老百姓受惠。吕萌国的工作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他被省司法厅荣记个人一等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法制宣传先进工作者;并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全省十大优秀司法所长等省级荣誉称号。

上下求索寻真理 ———记东阳市司法局东阳江司法所所长厉一民 “遇险化夷找司法,逢凶化吉有一民。”这是东阳市东阳江镇民间的一句顺口溜。多年来,为了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厉一民从不绕着矛盾走过场,而是握着法律这根杠杆,耐心细致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把和煦的阳光带给当事人。 耐心调解只为“和” 2009年10月,村民徐金星给郭立忠家粉刷外墙时,由于脚手架折断从四楼坠落,当场死亡。案发后,东阳江司法所长厉一民会同镇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案件涉及多名责任人:郭立忠以包清工形式将新房承包给金学新,金又把脚手架工程承包给蔡美炉,身亡的徐金星是金学新雇的小工。由于各方家庭情况复杂,赔偿责任的分配僵持不下。厉一民连续几天召集当事人调解,从法律到情理、从事故到原因,分析各方责任。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说服和交谈,原先互相推诿、互相质疑的当事人终于达成补偿协议。事后大家说“:如果不是厉所长耐心细致地说法讲理,这件事解决不好,乡情、邻情、人情都没有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 依法调解、处事公正是厉一民心中的一杆秤,在乡里乡亲面前他这样,对待外地人也是这样。2006年3月,新东村村委会和磐安县梓誉村村委会签订协议,新东村村民周红良等户的1.2亩水田与梓誉村蔡春龙位于新东村的1.2亩水田进行调换,新东村留3间地基给蔡春龙。 可不久后,蔡春龙反悔了,想要回被新东村列入规划的1.2亩田,并扬言如果不还田,就死在自家地里。厉一民一面向上级汇报,一面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近日,在金华市司法局的主持下,双方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厉一民当起“多面体”,由于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调解说服工作,座谈会气氛融洽,一桩争执了4年的土地调换纠纷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真心劝导缓解矛盾 “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一只‘救生艇’。”这句话是厉一民工作的动力。2010年9月21日晚8时,庆泉村白泉矮山一辆工程车翻入路基,驾驶员当场死亡。厉一民会同镇领导火速赶到现场协调处置后事。谁知第二天,死者家乡来了50多人,要求赔偿120万元。看着痛哭流泪的死者家属,厉一民心里沉甸甸的,他一面指派人员安顿死者亲友,一面和家属沟通,劝导他们走法律途径,依法争取经济补偿。家属代表被他的真诚感动,控制了情绪,和业主单位坐在一起商谈善后,并达成了赔偿协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的这句诗一直激励着厉一民。他深知,人民调解工作一头连着法律文理,一头情系百姓甘苦,要当好人民调解员,求索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

以心换心主持正义 ———记三门县沿赤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蔡福宇 老蔡53岁了,但仍然奔波在人民调解第一线,以他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是三门县沿赤乡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008年以来,他主持调处矛盾纠纷450余起,化解群体性冲突20多起,为集体和个人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500多万元,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100余人次。 他叫蔡福宇,三门的乡亲喜欢喊他“老蔡”。 “调解要投入感情方能以心换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投入感情,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老蔡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和当事人交心,为当事人解难。 2010年12月22日,程度明等56位民工到沿赤乡政府反映工资拖欠一事。年关已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老蔡着手解决。 老蔡立马展开调查。今年5月,民工们到沿赤乡某船厂为承包者陈某某开工程车,工程经过层层转包到陈某某手上只剩80万元,在支付柴油费等开支后,陈某某已无力支付民工工资。 调解进行了三次,但因情况复杂均无果而终。期间,得知民工们有上访倾向,老蔡和同事们一边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一边积极调整调解策略。最后,经过多次努力,业主方、第一承包方、施工方、民工代表终于达成协议,由业主和第一承包方拿出116万元为民工发放工资。拿到血汗钱,民工们终于安心回家过年了。 “做老娘舅要善用科技手段” 说起近30年的调解经,老蔡说调解技巧和法律知识很重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1988年,郭某等4人和陈某共同借资围塘48亩。1992年,由于效益不佳,郭某等4人将塘股全部转让给陈某。随着近几年养殖业好转,加上乡政府的政策扶持,陈某收入颇丰,郭某等4人又要求享有塘股。为此,双方争执多年,最终找到了“老蔡调解室”。 老蔡反复研究后认为,争议焦点在于协议书的真伪,于是提出进行指纹鉴定,并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2010年1月,省公安厅得出鉴定结果,认为转让协议上的4 个指纹是真的。在事实和科学面前,郭某等4人不得不作罢,争执多年的纠纷落下帷幕。 “收别人一分钱,自己就不值一文” 老蔡的手机24小时开通,不管工作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纠纷,他都第一个到现场。一些得到过帮助的人,总想给他回报,一些想让他偏袒的人,则设法给他好处。但他早就给自己定了“清规戒律”“:收别人一分钱,自己就不值一文钱。”曾经有一养殖承包户,怕自己在调解中吃亏,提了2条烟到老蔡家,被老蔡当场拒绝“:调解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要讲究公平公正才行。”老蔡从不收受人家财物,相反,为了案件顺利解决,却每天都在贴烟钱。 现在“,老蔡调解室”的品牌已经打响,老蔡也成了名人,找他的老百姓更多了,但他仍然时刻牢记“民间纠纷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并忠实践行着一个基层专职调解员的诺言。

古稀老人调解“绝症”纠纷 ———记青田县季宅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叶金书 叶金书年近古稀,却依然活跃在人民调解的第一线,是青田县季宅乡远近闻名的资深调解员。说他资深,不仅指他已是高龄,还指他长达40多年的调解生涯和高深的调解技巧。在季宅乡,凡是有难度的调解案件,只要老叶出马,都能顺利调结。 三年调解失败的“绝症”纠纷 青田县季宅乡潘山村一处老屋于解放后分给村民邹某、林某、刘某、汤某共有。村里危旧房改造时,因该宅基地地界不清造成纠纷,几家人为此大动干戈,邻里反目,相邻结怨。 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潘山村村委会介入调解,由于各方矛盾太深,调解了十多次均未成功。这一纠纷也被当地村民称为“绝症”纠纷。 季宅乡首席调解员叶金书接手后发现该纠纷的确棘手,由于历史原因各方没有任何凭据证明各自的主张,再加上以前存在的宿怨,大家各不相让,才导致事情僵持多年。 头发白一圈终解“绝症”纠纷 为了解开这个死结,从2011年6月至11月,年近七旬的叶金书深入潘山村调查10多次,召开协调会20多次,个别谈话无数次,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他多次到司法、国土、城建等部门查找有关政策和法规。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他把自己掌握的证据和依据,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又多次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说服和引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半年,这块难啃的骨头终于被叶金书攻下,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当 地村民由衷地感叹“:调处了这个‘绝症’纠纷,老叶头发白了一大圈。”老叶则乐呵呵地说:“值!” 40年耕耘40年收获 40多年来,叶金书把他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人民调解事业。40多个春夏秋冬,他舍小家为大家,以调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构建和谐村居、保障人民安居为己任,调解纠纷1500多件次。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坚守在人民调解的第一线,坚持学习,不断更新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调解网络、健全调解制度,坚持把百姓的事情放在首位,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为维护社区的稳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年至2010年间,叶金书连续11年被青田县司法局评为先进优秀调解员;2003年被省公安厅授予三等治安荣誉奖章;两次被省司法厅评为优秀调解员。
  过去5年,在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力指导下,我省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47.42万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8107起,制止群众性械斗9545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刑事案件10346起、42500人,为我省打造“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筑起了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目前,我省建有人民调解委员会46688个,拥有人民调解员174422名,其中乡镇(街道)、村(社区)已实现调委会全覆盖,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经济开发区、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也普遍建立了调委会。同时,各县(市)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

  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512个,涉及9个门类。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在我省建立。 

  省司法厅副厅长林丹军说,依托这张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我省的调解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工作相衔接的互动机制。同时,各地积极整合司法行政职能资源,建立了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与人民调解协助配合的“绿色通道”,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得到创新和完善,为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种调解资源和手段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大调解机制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特别是积极推进医疗、交通、劳动等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诉调衔接机制以来,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物业管理等社会热点纠纷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这其中离不开每一个人民调解员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同时,在人民调解战线上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创新实干、主持正义的人民调解能手,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人民调解这道防线坚不可摧。今天,本报刊登几位人民调解员的事迹,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调解员们鲜为人知的风采。


浙江法制报司法06向这些顶呱呱的“老娘舅”致敬 2011-12-15 2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